吾欲乘槎星汉——世尊卷总结兼感言(3 / 6)

加入书签

个,就能早结束一点。当然更重要的理由,是因为我认为这是对整个小说结构来说更好的选择。

    但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结尾连续两个大剧情,要联系到一起,彼此影响,重新断线勾连,对于写作来说,难度不是一加一而已。

    相信很多读者也感受到,“观澜天字叁”这局是何等之复杂。

    写到无名者死的时候,也都有读者在问——“这还不是结卷?”

    通常我确实就是一个这种程度的剧情就该结卷了的,然后精疲力尽的休息……

    但是在这里我还要继续。

    因为原本的结卷还没写到。

    如果大家回读的时候,把“观澜天字叁”做一个思维导图,里面每一个出场的角色,包括替名者,他们所牵扯的线,是如何错杂在一起,又都如何展开,相信会比较直观。

    但是文字是二维的,且是一句句平铺、无法同时呈现的。它要一点一点把这些写出来,要尽量让读者看得清楚明白,还要尽量好看,就没有画个立体图那么简单。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会影响读者阅读感受的问题——

    连续两场超脱局,主角没法有高光!主角被边缘化了。且是连续的,长时间的边缘化!

    有时候就是这么两难——

    若要主角在超脱局里把握关键,那就崩了整体架构。若要妥妥当当地填掉这两个坑,主角又只能敲敲边鼓。

    两难的不止如此——

    若要保持超脱者的逼格,就不应该详写超脱者的战斗过程。可是要对读者负责,就不应该逃避对想象的具体化。

    我很早的时候说,我像曹皆一样打笨拙的战。我老老实实地挖一个坑,填一个坑,提起来逼格,就去圆这个逼格。虽然很多时候费力不讨好,可我自己觉得这是对读者、对作品最大的负责。

    我详细地向大家描述了两场超脱者之死。

    尤其是无名者那一场,几乎是做了一个杀死超脱者的现场教学。

    从确定战场、确定时代、确定时间……一步步确名,到最后真正杀死。

    我需要保持超脱者的力量层次,可是又要让祂清晰可见的、过程明确、细节完整的被杀死——这本身也是矛盾的。

    因为一切的超越想象的逼格,都在它具体呈现的时候,从想象中掉下来。

    我只能尽力而为。因为呈现本身即是作者的职责。

    (包括很多时候,很多读者会说作者这个观点如何那个观点如何,其实作者没有观点。那是书里角色的观点,只是基于角色本身的价值观所做的表达。)

    到最后无名者死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都说……太难杀了!

    那我想,这也就够了。

    确实难杀,且杀祂的过程是有说服力的,也就达成了写作目的。

    无名者的剧情本来在后面,我设计的是真正的地藏诞生之后,大家杀死无名者,地藏来收为谛听。有那么点“有后台的妖怪都收走”的意思。

    但我自己反复斟酌,还是觉得在这卷就解决这段剧情是更好。

    赴海的楚天子,也就由熊稷变成了熊咨度。

    但故事的走向没有变。

    姜望在卷前所做的一切,所有“在我剑下鸣”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他站在地藏面前,说何为世尊。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