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TH电站建成了(1 / 2)
七月中旬的羊城,像被扔进了持续加热的蒸笼。
正午时分,柏油路泛着油亮的光,空气里飘着滚烫的热气,连老城区那几棵百年榕树都没了往日的生机,叶子蔫蔫地耷拉着,连风掠过都带着灼热的温度。
榕树底下,张阿婆搬着小马扎坐了大半天,手里的竹编蒲扇摇得胳膊发酸,额头上的汗还是顺着皱纹往下淌。
她抬头望了眼自家二楼窗台上的空调外机,那玩意儿是儿子去年冬天给装的,至今只开过一次——上次试机时,阿婆盯着电表转的速度,心都跟着揪紧了。
“一晚开八个小时,按一块五一度算,就得十二块,一个月下来三百六,抵我半个月退休金了。”她跟旁边下棋的老李头念叨,手里的蒲扇摇得更急了。
老李头也叹气,手指捏着象棋迟迟没落下:“我家小子在天河租了间十平米的单间,夏天全靠个旧风扇吹热风,半夜热得醒好几次,也不敢开空调。他说每个月工资除去房租,就剩三千来块,开空调的钱能省就省。”
就在老人们为电费发愁时,位于珠江新城的昆仑科技总部里,一场关乎羊城乃至全国电价的会议正在28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室的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冷气开得足足的,与室外的酷暑形成两个世界。
江总坐在主位上,深灰色西装衬得他格外精神,手指轻轻敲着面前的TH电站进度报告,目光扫过在座的高管们。
“TH电站目前建造得怎么样了?”江总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负责工程的陈主管立刻挺直腰板,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打印整齐的进度表,推到江总面前:“江总,电白和鹅城的100MWTH电试验堆已经全部建成,上周正式进入测验阶段,目前各项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湛江、肇庆那边的站点,地基已经打好,核心设备也陆续从厂家运过来了,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始主体施工。”
江总拿起进度表,指尖划过“测验数据”那一页,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非常好。等测验通过、正式通电后,先让粤西和粤东的百姓享受到一毛钱一度的电价,让他们夏天也能放心开空调。”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些。陈主管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江总,潮汕那边的几个社区,最近联名发了申请函,希望我们能去他们那儿建TH电站。”
江总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语气里满是不满:“哼,打死都不去!我宁愿把电站建到梅州深山里,也不沾潮汕的边。你们忘了去年冬天的事了?”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去年十二月,昆仑科技已经在潮汕选好了址,土地手续办得妥妥当当,地基都挖了两米深,结果当地居民突然涌过来,举着“反对辐射”“保护养生环境”的牌子,把施工队拦在了工地外。
江总想起那天的场景,至今还心有余悸:“我当时去现场查看动工情况,刚下车就被几千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我的四个保镖想护着我往外走,结果被人群挤得手都抬不起来,我裤腿都被扯破了。那时候我真怕了,还以为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潮汕,遇上那种‘法不责众’的乱子!”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平复了下情绪:“现在知道我们的电站能让当地享一毛电价了,又找上门来?早干嘛去了?当初跟他们解释TH电站是清洁能源,没有辐射,拿出检测报告给他们看,谁听了?”
坐在旁边的王经理轻轻叹了口气,他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此刻脸上满是无奈:“江总,不瞒您说,我老家那边民风确实有些彪悍,有时候认死理,听不进道理。当初我还特意回了趟家,跟亲戚们说TH电站的好处,结果他们说‘万一有辐射,影响子孙后代怎么办’,怎么劝都没用。现在看到鹅城居民要沾光了,又开始眼馋……”
他摇了摇头,“真心不建议我们再去那边投资,风险太大。”
江总点了点头,手指在桌沿敲了敲:“放心,没有下次了。你们接下来盯紧其他站点的进度,原材料供应、施工安全都要抓好,争取早日让全国百姓都能夏天敞开用空调,不用再为电费算计。”
“是,江总!”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江总沿着走廊往办公室走。路过办公区时,员工们看到他都恭敬地问好,他只是微微点头,脚步没停——他得赶紧跟李文东汇报进度。
回到办公室,江总先反锁了门,从抽屉里拿出一部黑色加密手机。这部手机他只用来跟李文东联系,连秘书都不知道号码。
拨通电话后,响了两声就通了,那头传来李文东沉稳的声音:“怎么样,江?”
“东哥,电白和鹅城的100MWTH电试验堆已经建成,正在测验,顺利的话下月底就能通电。通电后,粤西和粤东的居民就能用上一毛钱一度的电了。”江总的语气格外恭敬。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李文东的声音:“嗯,做得不错。电价降下来,居民用空调的成本低了,家电销量肯定会涨。家电厂订单多了,就能带动上游的压缩机厂、电路板厂,下游的安装维修行业也能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