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去卫生所帮忙(1 / 2)
姜晚接过水杯,指尖传来的暖意顺着手臂蔓延到心里。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训练场上的战士们。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在雪地里练习匍匐,动作整齐划一,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团团白雾。
看来,让搜救队带她去找陆沉是不可能了。
她得想办法自己去。
姜晚的住处被安排在军区家属楼的一楼,两室一厅的屋子不算大,却收拾的干净整洁。
墙壁是刚刷过的白灰,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个搪瓷脸盆,盆沿还印着褪色的为人民服务字样。
老李帮着把行李拎进屋,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递给她。
“姜同志,这是供销社刚烙的白面饼,我多买了几张,你趁热吃。”
姜晚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温热的饼子,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她知道老李还要赶回京城,连忙把人送到门口:“李叔,路上雪厚,你开车可得慢些。
回去跟我公公婆婆说我一切都好,让他们别惦记。
我也会向他们报平安。”
老李点点头,又反复叮嘱了几句,才裹紧棉袄走进了风雪里。
关上门,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风雪拍打玻璃的声响。
姜晚走到桌前,从行李中翻出纸笔,先给张素芳和陆振华写了平安信。
主要从这里打电话回去,需要去军区通讯总站,还要通过几凌厉肯定关口转接,最重要的是,还不一定能顺利接通。
所以,还是电报吧。
写完信,她又拿着信去了军区通讯室,跟通讯员说明情况后,看着电报机“滴滴答答”
的把消息往远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些。
从通讯室出来,姜晚没直接回住处,而是借着熟悉环境的名义,在军区里慢慢走。
她穿着军绿色棉大衣,走在雪地里,每一步都踩的很深。
军区不算小,东边是训练场,西边是后勤仓库,北边则是通往边境哨卡的公路,此刻公路上积着厚厚的雪,只有零星的脚印和车辙印。
她一边走,一边留意着来往的战士,耳朵也时刻竖着,想从他们的谈话中多听些关于黑风口和搜救队的消息。
路过炊事班时,她看到几个战士正扛着白菜往屋里搬,冻的通红的脸上满是哈气。
到了卫生所门口,又听见里面传来护士换药的叮嘱声。
回到住处时,天已经黑透了。
姜晚点上煤油灯,灯光昏黄,却把屋子照的格外亮堂。
她坐在木桌前,从怀里掏出李政委给她的那块领章。
领章上的血迹已经凝固,雪渍也干成了白色的印记。
她用指尖轻轻摩挲着,仿佛能触到陆沉留下的温度。
她把领章放进贴身的衣袋里,然后从行李中翻出一张空白的纸,开始画黑风口的地图。
白天在通讯室时,她借着等电报的功夫,偷偷看了一眼军区存档的黑风口地形图。
虽然只看了几分钟,可她记性好,大致的地形都记在了心里。
她在纸上标出军火库的位置,又画出雪沟的大概方向。
最后陆沉消失的方向是境外方向?
她记得孟驰说过,境外势力可能藏在附近的山洞里,陆沉会不会是躲进了山洞,或者被敌人困在了那里?
画完地图,她又开始想需要准备的东西。
药品方面和吃的方面都不是问题,她有随身空间。
但空间是随着她移动的,所以寻找陆沉,还要靠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找。
黑风口的雪地里容易迷路,没有指南针可不行,手电筒也要多带几节电池。
她把需要的东西一条一条写在纸上,写完后又反复看了几遍,生怕漏掉什么。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她赶紧把地图和纸条收起来,藏进枕头底下,然后起身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是卫生所的护士长,姓刘,脸上带着温和的笑。
“姜同志,没打扰你吧?
我听通讯员说你来了,想着你刚到,可能缺些东西,就给你拿了床厚被子和两个热水袋。”
刘护士长一边说,一边把东西递进来。
“这边夜里冷,盖两床被子能暖和些。”
姜晚连忙接过被子,连声道谢:“刘姐,太麻烦你了,我正想着被子可能不够厚呢。”
刘护士长笑着摆摆手:“客气啥,都是同志。
要不是你研究出了止血粉和消炎药,我们边境的战士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呢。”
姜晚当即笑道:“这都是我身为一名研究员应该做的。”
刘护士听此,觉得姜晚人更好了。
说:“对了姜同志,明天你要是没事,就来卫生所帮忙吧。
最近搜救队的战士总有人冻伤,我们人手不够。”
姜晚心里一喜,正合她意:“好,刘姐,我明天一早就过去。”
刘护士长又跟她聊了几句,叮嘱她夜里别着凉,才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