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浮世千岩间(2)(2 / 3)

加入书签

可是七神中最古老的一位,数千年来,他亲眼目睹了璃月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大港。他的眼光精准无比!如果能抢先得知今年的神谕内容,说不定就能抢占先机,多赚上那么两文钱呢!这难道不是很实在的事情吗?”

听到“多赚两文”这句话,派蒙立刻来了精神,她兴奋地问道:“那掌柜的,您也说要往玉京台去吗?”

博来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连连点头,就像捣蒜一样:“没错!别去问那些街巷怎么走,就算我告诉你,你也会被绕晕的——直接朝着玉京台的方向走,一直走到最高处!那里可是垫高了青白玉的地基,周围还种满了万年青呢!站在那上头往下看,港口里的那些巨轮都变得像纸船一样小了。这样的设计,不就是为了让人们离天神更近一些吗?肯定不会错的!”

两次问路,答案竟然完全相同,这让荧感到有些意外。她向博来道谢后,脚步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一旁的派蒙还在兴高采烈地计算着如果听到神谕能赚到多少钱,然而荧的心思却早已飘到了远处的玉京台。

她凝视着那高耸的飞檐,心中却沉甸甸的。这玉京台的建筑风格和华夏的古代宫殿如此相似,仿佛在诉说着两个文明之间的某种联系。

(真的好像啊。无论是璃月人还是华夏人,都有着一种深藏在骨子里的傲气。然而,这种傲气的来源却不尽相同。华夏人的傲气,是通过凡人的双手,将贫瘠的土地开垦成肥沃的粮仓,将险峻的滩涂开凿成畅通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站在了世界瞩目的位置上。

那么,璃月人的傲气又源自何处呢?是因为这座繁荣的港口,还是因为那位庇佑了璃月千年的岩神呢?

如果这份傲气是依靠神明的光辉,那么昨夜魈吞吞吐吐所说的“帝君有个计划”,是否意味着当神明不再存在的那一天,这骨子里的傲气还能够屹立不倒呢?)

风轻轻拂过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然而这声音在荧的耳中却如同警钟一般,让她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心头的那一丝不安,就像被水浸湿的棉絮一样,渐渐地沉重起来,让她感到有些烦闷。】

雾气像轻纱一般,缓缓地漫过青石板路,仿佛给璃月港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在这神秘的氛围中,璃月的普通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低低的嘀咕声。

“欸?降魔大圣啥时候跟那外乡人说过帝君的计划?”卖桂花糕的王婶一脸疑惑地嘟囔着,她原本正捏着虚拟的油纸准备包好刚出炉的桂花糕,听到这话,手突然停了下来,目光也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雾气中屏幕上的那道白影。

只见那白影正是荧,她正站在琳琅面前,眉头微皱,似乎对什么事情感到十分疑虑。而她的目光,恰好与屏幕外的王婶视线交汇,王婶心中不禁一紧,赶紧移开了目光。

这时,旁边修竹筐的老李头也直起了腰,他附和道:“之前在望舒客栈的时候,没看见大圣对旅行者说帝君的事情啊,难不成是在梦里说的不成?”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安静的氛围中却格外清晰,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议论声渐渐轻了下去,大多数人都觉得可能是自己哪里漏听了消息,于是挠挠头,又转头看向雾气中的景象,似乎想从屏幕上那若隐若现的身影中找到一些端倪。

然而,就在这虚拟茶楼的靠窗一桌,坐着几位常年奔波于商途的掌柜们,他们却都沉默不语。其中,那位身着藏青色长衫的陈掌柜,正用他那修长的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而他的目光,则落在了那个正凝视着玉京台的背影上。只见他的喉结微微一动,轻声说道:“你们可曾留意到?降魔大圣仅仅只是说了一句‘帝君有个计划’,甚至连半个字都没有提及假死之事,可她竟然能够从琳琅所说的‘帝君永远在’以及博来所算的税则当中,洞察到那隐藏的深意?”

陈掌柜的话音刚落,坐在他身旁的卖茶叶的赵掌柜,原本端着茶盏的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背影,喃喃道:“她看七星的眼神,并非是对商人掌权感到疑惑,而是在思考‘若是没有了神,这些人是否还能够撑得住’——这样的心思……”赵掌柜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在座的其他掌柜们却都心领神会。

一般而言,那些外来的旅人听到璃月人对帝君的敬仰之情,往往只会盲目地相信“神会兜底一切”。然而,她却与众不同,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凡人”这两个字上,反复琢磨其中的深意。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而在璃月的仙人那里,他们的目光就像被磁石吸引一般,齐刷刷地落在钟离身上,那目光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些让人难以言喻的幽怨之情。理水叠山真君微微垂着头,耳朵尖也跟着耷拉下来,他的声音轻得如同飘落的雪花一般:“帝君啊,您连魈都告知了这件事,却偏偏瞒着我们……”他的话语还未说完,一旁的留云借风真君便轻声冷哼了一下,接着说道:“就算是为了稳住魈,您也应该让我们知道一些内情啊,这样我们在那天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乱了阵脚。”

钟离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他的目光先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