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白马啸西风(1 / 2)
曹操的脸色彻底变了,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却又强行压了下去。
他知道,此刻若是动怒,反而会落了下风。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反驳:“孤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汉!若不是孤,袁绍、袁术、吕布之流早已瓜分天下,汉室早就不复存在了!”
“你还好意思提这些?”
刘浪厉声打断他,“袁绍、袁术之流,虽是割据诸侯,却也未曾像你这般,敢公然举兵攻打朝廷!
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汉,可你的所作所为,哪一件是为了大汉?
你霸占许都,软禁天子,让天子形同傀儡。
你四处征战,不是为了平定叛乱,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你还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肆意屠杀无辜百姓。
你说你是忠臣,可忠臣会屠杀无辜百姓吗?忠臣会让天子受此委屈吗?”
刘浪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洪亮,传遍了两军阵前:
“想你曹操祖上,自汉相曹参始,世食汉禄、深受皇恩、与国同休,朝廷对你曹家可曾有过半分亏待?
如今,你却公然打起反旗,成了一个背叛朝廷的叛逆之贼!
将来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去见你曹家的列祖列宗?你又有何面目去见历代汉室先帝?”
这番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曹操的心上。
他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浪的话,句句属实,戳中了他最不愿面对的痛点。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他自诩为“治世之能臣”,曾经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曹操之墓”。
却终究活成了自己曾经最鄙视的“乱世之奸雄”,活成了自己昔日舍弃性命,也要孤身行刺的对象。
这份矛盾与挣扎,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曹营阵中的将领们也低下了头,不敢与刘浪对视。
刘浪看着曹操狼狈的模样,心中没有丝毫得意,只有一丝沉重:“曹孟德,今日某话就说到这里。
若你还知道忠孝礼仪廉耻,便速速退兵,上表请降,或许还能保全你曹家的名声。
若是执迷不悟,继续与朝廷为敌,某定当率领大军,踏平许都,将你这汉贼绳之以法,以谢天下!”
曹操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却依旧没有反驳。
他知道,此刻无论说什么,都已是徒劳。
他的骄傲,也不允许他去解释。
他勒转马头,对着身后的亲卫冷声道:“回营!”
说罢,便策马朝着曹营奔去,连头都没有回。
刘浪望着曹操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这场舌战虽占了上风,却终究无法改变曹操的野心。
到了这个地步,曹操即便不想继续走下去,他麾下的人也不允许他退缩了。
他的一言一行,关乎着麾下几十上百万人的利益兴衰,已经由不得他自己做主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天冷了,手下们给你添件衣服,你最好接受。
否则下次,恐怕就是给你添棺材了。
接下来的潼关之战,依旧是一场硬仗。他勒转马头,对着汉军士兵高声道:
“将士们!曹贼已是穷途末路,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定能守住潼关,击退曹贼,还大汉一个太平!”
“击退曹贼!还我太平!”
汉军士兵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音响彻云霄,震得潼关的城墙都微微颤动。
军心可用,士气可用。
………
幽州的风,总带着一股草原特有的凛冽,刮过右北平的荒原时,卷起的黄沙里还夹杂着胡马的嘶鸣。
这片自古便是汉胡交界的边塞之地,从来不是什么太平去处。
右北平、渔阳等郡的城墙,常年被胡人的马蹄踏得斑驳,城头上的箭痕,是一代代戍边将士与草原部族搏杀的印记。
汉室鼎盛时,曾在此设立“护乌桓校尉”,专司抵御胡人,当年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便是最后一任校尉。
那时的公孙瓒,骑着白马,率着三千白马义从,将草原部族追得四散奔逃,“白马义从”四个字,成了胡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可自公孙瓒败亡后,幽州再无这般铁血将领,胡人便渐渐没了顾忌。
虽不敢南下招惹盘踞河北的袁氏,却也再无人像公孙瓒那样,骑着白马追得他们满地跑,日子过得愈发舒心起来。
直到袁熙掌控幽冀二州,这一切又变了模样。
袁熙深知胡人骑兵的凶悍,为了壮大自身的实力,便对草原部族许了诸多好处。
不仅让他们在右北平、渔阳一带自由放牧,还开放边境互市,让胡商能以皮毛、战马换取中原的盐铁、布匹。
胡人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子比以往富裕了数倍,对袁熙自然俯首帖耳。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天下的道理从来如此。
如今袁熙要攻打并州,便向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