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张松献图(1 / 2)

加入书签

张松被荀攸嘲讽,面不改色,笑道:“若是别人如此说,必然是夸夸其谈,在下则不然。”

话音未落,张松已伸手探入广袖,指尖在蜀锦内衬上微微摩挲。

那里藏着一卷浸透他二十余年心血的绢帛。自刘璋之父刘焉入主益州之时,就已落笔,此刻正随着心跳微微发烫。

他望着曹操眼底翻涌的狐疑,缓缓抽出卷轴,素绢展开的刹那,一股墨香裹挟着巴蜀山川的灵气,扑面而来,令人闻之心旷神怡。

“丞相且看。”

侍卫们瞬间绷紧弓弦,十二柄环首刀同时出鞘,寒光映得张松脸色发白。

生怕张松从卷轴中掏出一把匕首,高呼:“国贼纳命来!”

幸好曹老板不是嬴政,张松也不是荆轲。

张松将卷轴在案上徐徐铺开。

绢帛尽头,“西川地理图”五个篆字如蛟龙入海,笔锋处朱砂未干,在日光下泛着血光。

曹操前倾的动作顿住,带动狼毫笔从案间滑落,在青砖上滚出蜿蜒的墨痕。

只见图上青墨勾勒的山脉起伏如龙,嘉陵江与岷江以金线缠绕,每个隘口都标注着守军人数,每座城池都标着粮仓方位。

更令人心惊的是,汉中盆地的布防图竟比斥候密报还要详尽,连阳平关后山的暗哨位置都用朱点标出。

“松祖居益州,闲来无事,最好游山玩水。”

张松的指尖拂过绵亘的大巴山脉,袖口滑落处露出几道陈旧的伤疤。

“这二十年来,我踏遍巴蜀三百六十峰,饮过岷江源头的雪水,睡过羌人帐外的篝火。”

他突然用力拍着案上绢帛,震得案上铜镇尺嗡嗡作响:“此图非一日之功,自益州牧刘焉入蜀时,便已开始绘制,穷尽在下二十年之心血,方才功成。”

一旁荀攸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看到图中某处用极小的蝇头小楷写着:“光和三年,马秦叛乱,余随父戍守临邛,始记山川险要。”

那正是二十年前益州大乱的年份,墨迹历经岁月晕染,却依旧清晰可辨。

“丞相请看。”张松的指甲深深掐进绢帛,在南阳与西城之间划出一道隐秘曲线。

“这条山道位于一处峡谷之中,谷内终年云雾缭绕,连当地猎户都不敢涉足,是我无意之中误入此处,最终耗费九牛二虎之力方才从此脱困,后来我又多次转回此处,仔细勘察后,发现此路竟可通往西城。”

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如同毒蛇吐信:“日前剑阁来报,说刘浪的粮草,如今尽皆囤在西城,丞相可派遣一支精锐之师,借道南阳,从此路奇袭西城。”

功高莫过于救驾,计毒莫过于绝粮。

大家都知道,这背后奇袭,断敌粮道,正是曹操的拿手好戏。

官渡之战,殷鉴不远。

正是曹老板奇袭乌巢,绝了袁绍的粮道,方才以少胜多,转危为安。

如今看来,曹老板又可以复制官渡之战的胜利了。

厅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曹操伸手覆上地图,掌心的温度透过绢帛,竟让某些墨迹微微晕开—那是雨水浸透过的痕迹,不知历经多少风霜雪雨,才将这张地图雕琢成如今的模样。

“好个张子乔!”曹操突然大笑,震得屋檐铜铃叮当作响。

他抓一旁的七星刀,刀刃在地图上方虚劈而过:“有此图在手,莫说断刘浪粮道,便是取成都、吞巴蜀,也不过是探囊取物!”

刀光映着张松苍白的脸,却见他挺直脊梁,眼中燃起炽热的光。

张松本就想将益州卖个好价钱,好作为自己的进身之资。

如今曹操坐拥兖、豫、徐三州加半个青州之地,更是两次击败雄霸河北的袁绍。

在这北方,乃至整个天下,都是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也就只有关中的刘浪能够与其媲美。

但现在只要能说服曹老板,出兵偷袭刘浪,只要能灭掉他代入汉中的十万精兵,那这北方,可就剩下曹老板一家独大了。

将来自己说不定也能混一个开国元老的身份。

可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

这做买卖,历来讲究一个货卖识货人。

历史上,张松想要献身\/划掉,献图的人,就是曹老板。

后来因为曹老板以貌取人,都没等张松把货拿出来,就被赶出了许昌。

张松被拒绝后,转身就把西川地理图献给了刘备。

就好比白富美想把第一次献给富二代,结果人家富二代压根不领情,于是转身就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一个穷屌丝。

相比曹老板这个富二代,刘备就是个穷屌丝。

只是最后命不好,回到成都后,被人告发,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如今张松先在冀州闯出了点名堂,倒是让他有机会把货取出来了。

曹老板也果然是识货之人。

听到曹老板一语道破此图的重要性,张松顿时觉得一大波富贵正在向他招手。

想到此处,张松不由得大喜过望。

“丞相英明!但此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