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零七章 坏人要杀,好人也要杀,连自己也杀?(1 / 6)
万历维新能够成功,是因为万历维新连儒皮都不要了,全都是法骨、反骨。
儒家讲法三代之上、祖宗成法,维新讲与时俱进不盲从于先人;儒家讲分家就是不孝,所以要耕读传家,但维新不允许出现威胁皇权的大家大族,要么推恩分家,要么满门抄斩;
儒家要君王垂拱而治,而万历维新,则是威权人物是绝对核心;
儒家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维新讲军功爵名田,讲多种晋升体系,讲百花齐放,讲百家争鸣;儒家讲人情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而维新讲出了文华殿的政策,要坚决执行到底,讲律法大于人情。
凌云翼的儿子把凌云翼一辈子荣耀用七万银卖了,凌云翼宁愿致仕,都要让皇帝严查到底。
皇帝陛下已经非常幸运了,除了他自己本人弘毅之外,文张武戚,文治上有张居正,有庞大的张党,戎事上有戚继光,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京营锐卒,水师军兵,再加上鲸吞海外厚利,才跌跌撞撞走到了现在。
如果是改朝换代之时,自然可以做的更加激烈一些,但是革故鼎新的变法,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大明朝廷这个框架的极限了。
前往松江府的御史们,把松江府的学子害惨了,至少从风力舆论上而言,这几个御史搞出了学子必须军事训练的办法,实在是让大明士林难以理解,但这条政令,还是在皇帝批准后执行了。
三月份,这十几位御史回到了京师,被士大夫们堵在了都察院门前,询问为何背叛。
而御史的回答非常有趣,为首的御史只回答了一句: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书院日后只能培养懦夫,而非勇士。
天马书院,那个被杀的孩子,被欺负了整整数月,直到被打杀的时候,全天马书院的学子,全都是懦夫,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保护,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责,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在这些科道言官看来,世间根本没有冷漠无情,也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自私,不过都是给自己懦弱找的理由罢了。
如果书院培养的学子,都是这么软弱的懦夫,那大明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御史们没有过多的解释,这些士林的士大夫们也不敢跑到皇极门伏阙,请皇帝陛下收回成命,这件事就这样成为了丁亥学制的一部分。
士大夫们之所以去堵御史,主要原因还是士大夫们担心,这个政令从松江府扩大到顺天府,他们的孩子也要遭这份罪,很快,士大夫们的担心应验了。
顺天府和松江府作为这个政令的试点,一并执行。
京师的纨绔们,都被扔进了京师大营里,被大将军和皇帝陛下狠狠操练了一番,操练的章程,已经比锐卒减了许多的训练量,但这些纨绔们,依旧被训的哭爹喊娘。
懦弱之举,绝不姑息!
事实上,直到京师各个学堂的学子们被送到京营之前,朱翊钧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等到他一上手,对这些学子进行训练的时候,才察觉到,做的有点晚了,早就该这么做了。
大明的未来,七八点钟的太阳们,其懦弱程度,甚至不如一些老学究有勇气。
老学究偶尔还敢顶撞一下皇帝,说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但这么做还是有违体统,但这些个学子们,太软弱了,面对不公,选择逆来顺受,面对不平,选择熟视无睹,面对不法,选择冷眼旁观。
朱翊钧下旨加练,将训练量增加到了锐卒地步,并且将第一次训练,增加到了六个月的时间。
京师这么大的热闹,红毛番黎牙实不可能不知道,在三月二十四日,黎牙实在皇帝的允许下,作为鸿胪寺通事,黎牙实带着一大堆的番夷使者,来到了大明朝的京营,亲眼目睹了顺天府学子的训练过程。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