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零四十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2 / 6)

加入书签

p;   朱翊钧惊讶的问道:“平应期祖上是胡人?”

    朱翊钧当然知道平应期,东征九大战,他打满了七场,剩下两场没打是因为披甲陷阵受伤了,伤好后继续作战,一把燧发铳,玩的出神入化,百步传扬绝非虚言。

    朱翊钧对他印象还是很深刻的,朱翊钧见过他本人,孔武有力,完全没想过他祖上居然是胡人,而且是迆北,也就是漠北胡人。

    冯保又展示了选簿里节选的内容,才开口说道:“陛下,大明说话是算话,既然归附投效,就没有刻意为难的道理,所以,绥远人当然会相信,大明在真心实意的解决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矛盾。”

    “只要三代人,大家就都是大明人,也都是汉人了。”

    “从大明开辟,这都打了两百年,大明累,草原人也累,现在这样的安稳日子,也挺好的。”

    要对平应期说你就是胡人,平应期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并且把手里的金瓜锤抡圆了,砸碎对方的脑袋!

    “原来如此,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朱翊钧翻看了卫所选簿上的内容。

    有的卫所居然一半以上,祖上都是胡人,但现在都是汉人了。

    朱翊钧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萧定国、杨尚仁、柴进高等等。

    比如这杨尚仁,在汉城攻城战中,做了先登第一人,第一个进入汉城,斩倭寇四人。

    柴进高则是牺牲在了忠州之战中,戚继光凯旋,太子扶灵柩下葬入了西山英烈祠,榜上有名,世受皇家供奉,他的儿子柴清泉那年才十四岁,继承了柴进高的世袭指挥佥事。

    现在也遴选进了京营,在讲武大学堂读书。

    柴进高在东征之前,只是一个百户,东征阵亡,世袭百户升四品指挥佥事,和戚继光当初一个出身了,大明没有对他的身份和来历区别对待。

    冯保在戚继光凯旋后,就对所有英烈和功臣的来历进行了总结,这几个,祖上的确是胡人,现在都是汉人了,汉化的非常彻底。

    这一万三千户,都是类似的情况,繁衍生息,从无断绝。

    大明卫所虽然苦了点,甚至被士大夫戏称世袭军奴,但再苦也比草原朝不保夕强得多。

    草原人没有理由反对王化,就是有几个死硬分子跳脚,也只会收获嘲讽,并且检举到各府、县衙换一份赏钱。

    什么胡人,什么夷人,三代之后,都是大明人。

    朱翊钧活动了下手腕,继续上磨。

    “这什么玩意儿?”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这些文字他当然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这些话,让朱翊钧感觉认知遭到了污染。

    礼部从泰西找了多部法典,看看有什么可以吸收的地方,但这些法典,让大明礼部有些莫名其妙,最终放弃了这一打算。

    比如英格兰现行的律法,其中有一条《惩治流浪者和长期乞丐法令》,因为圈地运动的进行,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涌进了城市之中,造成了十分广泛的流浪汉现象。

    这条律法就规定:对流浪者及长期乞丐,任何人有权实施剥光上衣当众鞭打至流血的体罚,并强制遣返原籍,或最后居住过一年的地方。

    如果无法确定身份、原籍、居所,则将其被送往感化院或普通监狱,服终身苦役。

    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是英格兰议会、绅士们犯下的罪孽,这些流浪汉是他们制造的,还要对这些流浪汉和乞丐进行鞭打,送到监狱终身服苦役,这很英伦风。

    不去思考制度的缺陷,不去思考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