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见个朋友(1 / 2)
在聂倩调动到经办以后。
刘浪的时间终于能空余出来了。
把很多日常事务全部交给聂倩。
聂倩是党政办出身,做这方面轻车熟路。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梳理。
经办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
而刘浪大部分时间,并不在办公室,而是到开区下面瞎溜达。
这一个星期内,大家也都在暗中观察刘浪,新官上任三把火,刘浪在到开区履任前,在武康官场圈子里就已经“声名鹊起”
了。
先后给县长和县委书记担任秘书。
搞“死”
了前任县府办主任黄家栋。
轧扁了武康太子爷高耀扬的兰博基尼。
文章上了《党政参考》,是武康官场的头一号。
……
更是凭借这篇文章,一跃成为了武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
所以,大家都暗中盯着,刘浪这把火准备怎么烧。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除了上任那天,和胡一龙在酒桌上碰撞了一下,刘浪就没有任何特别的举动。
要么在办公室,要么就是神出鬼没的在开区溜达。
甚至,连胡一龙和张辉,都狐疑起来。
这家伙,真的打算坐山观虎斗,完全不插手开区的事务?
此时的刘浪和潘根海,正站在武康钢铁厂的门口。
两个人蹲在路边,一人叼着一根烟,头上带着鸭舌帽,看着钢铁厂破败的大门,两个人这一个星期内,差不多把开区的角角落落都走遍了。
既然要展经济。
当然要因地制宜。
文章,只是理论,真正去做,还需要实地调研。
潘根海对开区很了解,毕竟做了十年,刘浪在他的带领下,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走了一遍,当然重点还是几个中大型企业。
武康钢铁厂就是其中之一。
在八九十年代,武康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武康的工业底子好,曾经农机总厂,水泥厂,钢铁厂,都是武康的支柱企业,在九十年代,武康的经济达,在整个金州也仅次于市区。
但是两千年以后。
随着这些国有企业的迅衰弱。
民营经济又没有活跃起来。
武康的经济就被大幅甩在了其他县区后面,成为了金州倒数班的成员。
潘根海抽着烟,指着钢铁厂的高炉烟囱,说道:“当年我爸就是钢铁厂的老员工,年年拿先进,当时我在钢厂大院长大,属于武康人人羡慕的钢厂子弟。
九十年代,
县钢厂年盈利过两千万,当时县财政收入才破亿而已,这一家企业就占了五分之一,你说多么辉煌。
两千年后,钢厂改制失败,效率下降,后来,迁入开区,一连串的原因,变成了现在这副破烂样子。
年年亏损,要不是钢厂在武康的地位特殊,曾经为武康经济民生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早就该倒闭了。
现在却成为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毕竟瘦死骆驼比马大,钢厂哪怕再亏损,这么大的盘子在这里,光靠每年政府扶持,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卡油的地方太多了。”
潘根海痛心疾。
作为钢厂子弟,他对钢厂的感情是很深的,现在父母还住在钢厂没有拆迁的老宿舍楼里。
而像这样尾大不掉的县属企业,开区还有不少。
刘浪摸着下巴:“现在是大基建时代,去年,龙国就提出了四万亿大基建,现在又开始大肆棚改,对于各种建筑材料,水泥,钢铁,都有巨大需求。
武康钢厂如果能够搞到资金,引入先进的生产线,再进行大力整治,把那些伸进这口锅里的黑手斩断,我看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说不定,能重现九十年代的辉煌。”
潘根海眼睛一亮。
他也是懂经济的,作为两千年初的985高材生。
回到小县城开区,当然是有情怀的,也对钢厂研究很深。
大基建投入是一个长期的国策。
还有棚改,城市化。
如果钢厂能够进入正轨,绝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是他也有些担心:“钢厂是重工企业,需要资金很大,而且现在大型钢铁集团众多,会有人投资吗?”
“事在人为。”
刘浪道:“何况,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开区这些县属企业盘活,这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
说着,刘浪看了看表,说道:“时间不早了,你等会和我走,我带你去见一个朋友,大家坐下来聊聊。”
潘根海:“什么朋友?”
“你等会见到就知道了。”
刘浪拍了拍潘根海的肩膀,嘴角勾起一抹坏笑,站起来。
走向不远处的那辆比迪越野车。
话说,前两天。
沐红鲤打电话来,说是真的把比迪汽车东江省的代理权拿下了,这么快就搞定了一个省的代理权,还是出乎刘浪意料。
不过现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