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公司(2 / 4)
己设计PCB板,核心传感器我去找替代方案……硬件成本初期可以压到最低。主要是时间和精力。”他看着她,目光坦诚,“我需要你。市场、渠道、对外沟通、还有……说服别人的时候,你比我行。”
“我需要你。”
这句话像一把特殊的钥匙,轻轻探入林悦心里某个生了锈的锁孔。五年婚姻,他们早已习惯了各自为战,他是技术骨干,她是运营能手,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交集仅限于家庭这个空间站的必要补给。她有多久没听到他这样明确地、带着依赖意味地说需要她了?通常都是“这个你处理一下”、“那个你看着办”。
心底那潭死水,似乎被投入了不止一颗石子。一种混合着恐慌、荒谬、以及一丝……极其微弱的、被强行压抑下去的兴奋感的情绪,开始咕嘟咕嘟地冒泡。开创一点什么?一起?这个念头本身,就带着危险的诱惑力。
接下来的几周,生活表面上依旧沿着固有的轨道运行。凌峰照常上班、下班,但下班后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耗在书房里。那台旧电脑风扇的嗡鸣声常常持续到深夜。林悦则不动声色地开始收集资料。她浏览高尔夫行业的分析报告,研究体育消费市场的趋势,甚至匿名加入了一些高尔夫爱好者的线上社群,看他们讨论装备、分享体验、抱怨现有产品的不足。
她发现,凌峰那个看似疯狂的念头,并非完全空中楼阁。居家健身、科技体育确实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风口。只是,高尔夫这个领域,因其固有的“贵族”标签,变革来得稍慢一些。
某个周六下午,凌峰把她叫进书房。书桌被清理出一块地方,上面连接着各种线缆和一块临时拼凑的电路板,地上铺着一块他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看起来像是加厚瑜伽垫的东西,上面布满了奇怪的触点。
“来,试试。”他眼里有血丝,但精神亢奋,递给她一支看起来像是儿童玩具的塑料球杆,杆头被改装过,嵌了一个小模块。
林悦将信将疑地站上那块垫子,按照凌峰在手机APP上简单指示的姿势,笨拙地挥了一下空杆。
“嘀”一声轻响,手机屏幕上瞬间跳出一组数据:挥杆速度、杆头轨迹、击球角度……同时,连接着的电脑显示器上,一个简陋的3D动画小球,沿着一条模拟的抛物线,飞了出去,落在了一片绿色的网格状“草地”上。
“看!虽然只是初步的轨迹算法,但核心传感逻辑通了!”凌峰指着屏幕,像个展示新玩具的孩子,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得意。
那一刻,看着屏幕上那个依据自己刚才那下毫无章法的动作而飞出去的小球,看着凌峰因为连续熬夜而憔悴却发着光的侧脸,林悦心里那层包裹着犹豫和现实顾虑的硬壳,“咔哒”一身,裂开了一道清晰的缝隙。
有戏。这个词,不知是说这个简陋的原型,还是说……他们。
真正让林悦下定决心的,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冲突。凌峰所在的公司进行架构调整,他辛苦跟了近一年的项目被并入另一个组,负责人换成了上级的亲戚。他闷着头加班到更晚,回来时身上带着浓重的烟味——他平时几乎不抽烟。林悦问起,他只含糊地说了一句:“没什么,职场常态。”
那天夜里,林悦起夜,发现书房灯还亮着。她推门进去,看见凌峰坐在电脑前,背影在屏幕光的勾勒下,显得异常紧绷和……孤独。屏幕上不是公司项目的图纸,而是他那个高尔夫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图。
他没有回头,声音沙哑地传来,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有时候我觉得,我再待下去,就真的被‘优化’掉了。不是被公司,是被那种……一眼能看到头,而且尽头也没什么好风景的日子。”
林悦站在门口,没有开大灯,清冷的月光和屏幕的蓝光在房间里交织。她看着丈夫的背影,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眼里有光的年轻人,如今被五年、或者说更长时间的职场生涯磨得只剩下沉默和偶尔的烦躁。她忽然明白了,他提出那个“疯狂”的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构想,更是一次挣扎,一次对窒息生活的突围尝试。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感到某种东西正在一点点被耗尽?
她走过去,手轻轻放在他紧绷的肩上。凌峰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缓缓松弛下来。
“那就……”林悦听到自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力量,“试试吧。”
决定一旦做出,像按下了某个开关。生活的节奏瞬间提速。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变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凌峰辞了职,全心扑在产品的迭代上,书房彻底变成了实验室,堆满了元器件、3D打印的模型和写满复杂公式的白板。林悦则在处理完自己工作的所有间隙,以及下班后的所有时间里,研究公司注册流程、撰写商业计划书、接触可能的供应商。
他们开始在周末,开着家里那辆旧车,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拜访可能合作的加工厂,游说潜在的技术伙伴。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他们被拒绝过无数次,听过各种各样的质疑和嘲讽。“想法不错,但太理想化了。”“居家高尔夫?有市场吗?”“你们俩……之前没这方面的经验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