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商银行分公司(2 / 2)
村小微客户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灵活便捷的信贷产品流程草案。
她同时开始着手草拟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关于广州农商银行(筹)与广州银行未来合作模式的战略构想方案。
她知道,空有理想和热情无法打动像广州银行这样成熟的金融机构。
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合作切入点。
几个月后,当凌峰带着初步成型的构想和一份数据详实的市场分析报告,再次走进广州银行总部大楼时,他面对的已不再是同情或嘲讽,而是惊异与审视。
他不再是那个“冲动离职”
的前高管,而是一个带着具体方案和巨大潜在市场价值的合作提议者。
他向总行的决策层阐述他的愿景:“广州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风控体系和丰富的金融产品,但在最基层的农村市场,尤其是针对小微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上,存在天然的触达盲区。
而我们,立志成立的广州农商银行,目标就是深深扎根于此。
我们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产业特性和信用逻辑。
我们可以成为广州银行在农村市场的‘毛细血管’和‘前哨站’,代理部分适合农村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联合开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信贷产品,共享经过验证的客户信用数据……这不仅是帮扶,更是开辟新的、广阔的业务蓝海,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
他的提案,数据扎实,逻辑清晰,切入点精准,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农村市场的深刻理解。
这远远出了总行管理层对一个“返乡创业者”
的预期。
与此同时,林悦也在幕后运用她积累的人脉和出色的沟通技巧,与总行一些关键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着非正式的、却卓有成效的交流,逐步化解可能的阻力,为合作构想铺路。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质疑的声音始终存在:政策风险、操作难度、潜在的坏账压力……每一次会议,每一次磋商,都伴随着激烈的辩论和反复的修改。
凌峰常常在增城和广州市区之间奔波,带着满身疲惫和新的修改意见回来,与林悦一起熬夜调整方案。
最艰难的一次,合作谈判因一个关键条款陷入僵局,似乎随时可能破裂。
那天晚上,在租住屋的灯光下,凌峰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着烟。
林悦没有多问,只是给他续上热茶,然后坐到他身边,拿起那份被划得密密麻麻的合作框架协议草案,轻声说:“这个条款,或许我们可以从联合风控的角度,设计一个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动态机制来突破?我初步有些想法……”
她的冷静与智慧,像暗夜中的灯塔,一次次指引着方向,化解着僵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过长达近一年的反复论证、细节打磨和层层审批,在凌峰和林悦不懈的努力下,在广州银行内部一批富有远见的管理者推动下,合作意向终于达成了!
当凌峰和林悦在正式的合作备忘录上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这不仅是一纸协议,更是对他们梦想的认可,是对一种全新金融生态探索的开启。
凭借这份与广州银行达成的战略性合作意向,凌峰和林悦筹备中的“广州农商银行”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信用背书和展助力。
融资渠道得以拓宽,技术系统获得了支持,品牌知名度迅提升。
那些曾经观望、犹豫的潜在投资者和本地乡贤,开始真正相信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资金和资源开始汇聚。
又经过两年充满艰辛却也充满希望的筹备,“广州农商银行”
终于在增城正式挂牌成立。
开业典礼上,没有大城市的奢华排场,却充满了乡土的热情与活力。
广州银行的高管亲自到场祝贺,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始。
凌峰站在崭新的、充满岭南乡土元素设计的营业大厅里,看着窗外闻讯赶来、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盼的多亲,看着身边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创业伙伴,看着与广州银行代表亲切交谈、从容得体的林悦,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合作的长久展,需要双方持续的诚意、智慧和努力。
但他坚信,他们选择的这条路,连接城市与乡村,融合现代金融与乡土信用,有着无比广阔的未来。
他望向林悦,她也正好回过头来看他。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这笑容里,有对过往无悔的追忆,有对当下不易的珍惜,更有对未来,那漫长而值得期待的、共同开创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们的手,在众人不经意间,紧紧握在了一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