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银行分公司(2 / 3)

加入书签

故宫门前,皑皑白雪覆盖着金瓦红墙,檐角的脊兽在淡薄的阳光下默然肃立,见证着数百年来的沧桑变迁。

凌峰和林悦并肩站在广场上,呵出的白气迅消散在寒冷的空气里。

他们刚从一场关于地方银行改革与展的高层研讨会出来,身上还带着会场的暖意和严肃气息。

这三个月,他们的生活轨迹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离开北京,回到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他们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座谈。

从大连的港口到鞍山的钢厂,从盘锦的湿地周边乡村到长春的汽车车间,他们看到了大型国企转型的阵痛,也看到了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更看到了无数普通储户对本地金融机构那种复杂的、夹杂着期待与审视的目光。

那本《银行管理原理》一直带在身边,偶尔在深夜酒店房间里,凌峰会翻开来,手指划过那行赠言,久久沉默。

“以土为根,”

他曾对林悦说,“以前觉得是情怀,现在看,是生存和展的铁律。

不了解这片土地的真实脉动,给出再漂亮的金融方案,也是空中楼阁。”

林悦点头,她负责的模型和数据分析和凌峰的直观感受相互印证。

东北的经济生态是复杂的,盘根错节,既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有蛰伏的巨大潜能。

“传统的授信模式和风控逻辑,在这里很多地方行不通。

我们需要一套更贴近实际、更能识别真正价值的评估体系。”

他们将这些观察、思考和初步构想的全新运营模式,融入了一份详尽的、近乎冒险的盛京银行重组方案建议书中。

这份建议书,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引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者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反对者则质疑其可行性与风险。

此刻,站在古老的宫墙下,现代与历史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交织。

凌峰的大衣口袋里的手机,毫无预兆地振动起来,打破了周围的静谧。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个熟悉的号码,是负责此次重组工作的核心领导之一。

他看了林悦一眼,林悦也正看着他,眼神里有关切,有询问,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凌峰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按下了接听键。

“喂,李主任。”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周围还有细微的纸张翻动声。

凌峰只是听着,脸上的表情最初是惯常的、带着敬意的认真,随后,眉宇微微蹙起,像是在仔细分辨对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微含义,再然后,那蹙起的眉头缓缓舒展开,一种难以置信的光芒从眼底深处一点点透出来。

他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听,偶尔出一两个表示在听的音节。

林悦站在旁边,紧紧盯着他的脸,试图从任何一丝微小的变化中读出信息。

她的手不自觉地在口袋里握成了拳。

通话时间并不长,大概只有一两分钟。

但对等待的人来说,仿佛过去了很久。

终于,凌峰低声说:“好的,李主任,我们明白了。

谢谢!

谢谢组织的信任!

我们一定……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他挂断电话,手臂垂落下来,手机还握在手里。

他转过头,看向林悦。

广场上的风吹乱了他的头,他却浑然不觉。

“通过了……”

他的声音异常平静,却像冰层下涌动的激流,“凌总,盛京银行重组方案,通过了。

由我们牵头筹备新的分公司。”

“通过了?”

林悦重复了一遍,像是需要确认。

“通过了。”

凌峰这一次说得无比清晰、肯定。

那一瞬间,所有的紧张、焦虑、数月奔波的疲惫、以及刚刚接电话时强压下去的忐忑,都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轰然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汹涌澎湃的、几乎要将他们淹没的巨大情感洪流。

凌峰猛地转过身,几乎是没有任何停顿地,伸出双臂,将站在面前的林悦紧紧地、用力地拥入怀中。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决然,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

林悦被他带得一个趔趄,脸深深埋进他带着室外寒气和熟悉体温的大衣领口间。

他抱得那么紧,手臂环过她的背脊,手掌牢牢地按在她的后心,隔着厚厚的衣物,也能感受到那份强大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力度。

林悦能清晰地听到他胸腔里传来的、又快又重的心跳声,“咚咚咚”

,像擂响的战鼓,撞击着她的耳膜,也撞击着她的心。

她的手臂也环上了他的腰,同样用力地回抱着他。

周围是熙攘的游客,嘈杂的人声,古老的宫殿沉默俯瞰。

但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屏障之中,外界的一切都模糊、远去,只剩下彼此和这个几乎用尽全力的拥抱。

凌峰低下头,嘴唇贴近林悦的耳朵,灼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