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1(2 / 2)

加入书签

p>

历史散文中有时也说理;诸子散文中有时也通过事实叙述来表现。

此外还有被过去列入“经书”

的散文,如《礼记》中的《檀弓》,汇集了许多短小的故事。

文章很注重炼句,在简短的文字中包含较深的旨意,常常使人觉得有余味。

对后世的记叙文生了影响。

从春秋末年开始,文学理论批评也展起来。

孔子在文学批评方面有一些重要的见解。

《论语》等书里面记载他论《诗经》的地方很多,如: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他从儒家的观点出,说《诗经》可以使人读了感奋,可以教人认识社会生活,可以教人合群,可以使人知道怎样批评社会、批评政治。

还讲了《诗经》在伦理上和政治上的作用,在扩大关于鸟兽草木等知识范围方面的作用。

在《礼记:经解》中,孔子还标举出“温柔敦厚”

的“诗教”

,他认为写诗批评社会政治时,不要暴露太过,不能动摇统治阶级的根本制度和根本观念。

他在文章写作方面,主张“辞,达而已矣”

,即要求文章恰当地表达思想内容。

又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情欲信,辞欲巧”

,主张文章要能真实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有文采,有技巧。

战国时代的《易系辞》和《乐记》等着作中也包含一些文学理论。

……这些理论,为后世所继承。

战国时代的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两千多年来,一直有很深远的影响。

那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也同那个时代的某些哲学流派的思想,支配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样,那个时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