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耶哥儿在中原(1 / 6)
皇帝最后还是看到了那两本厚重的,句读分明,格式严谨,不会让后人在阅读时产生额外歧义的书册。
王景是通过皇帝身边宦官递交入宫的——
在掌握大权后,
皇帝曾想过召回自己真正的母族梁氏。
奈何梁氏族人在明帝时便遭遇过流放,如今又被流放,人口多有损伤。
即便皇帝为表亲近重视,对自己死于狱中的外祖进行了追封,将自己仍活在世的三位舅舅封侯,也无法让梁氏迅速的恢复元气。
毕竟人没了就是没了,
生孩子,再将之培养成才,也是需要时间的。
于是,
眼下的皇帝最为信赖倚重的,便成了自己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在自己夺权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的宦官。
内宫之人的权势因此得到膨胀。
好在皇帝并非真的天真少年,
刘氏血脉中传承的天赋,以及前人教训、自身经历,让他能够意识到宦官权势膨胀起来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群距离天家最近的人,
他们的一切,都浓缩在洛阳的皇宫之内,举止行动,难免会于其中掀起风浪。
偏偏“灯下黑”的道理,会在许多时候,让皇宫的主人忽视那些波澜。
已经搬入南宫,时常对皇帝发出痛斥的窦太后,便是只看着诗与远方,而不注意脚下的前车之鉴。
皇帝不会允许自己先前用来对付敌人的武器,转而成为拘束自己的锁链。
梁氏,
那与自己亲厚的外戚,
会成为被皇帝扶持起来,与之抗衡的新力量。
大小相制,内外相衡。
这才是一位君主应有的手段。
不过,
现在并不着急。
他还很年轻,还没有满二十岁,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
若在此时便陷入阴谋争权的诡谲之中,那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作为统治普天之下的天子,
即使身边难免存在阴影,却也要坚守光明正大的基本道理。
阴谋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
千秋史册之上,也不会为阴谋所取得的成果,发出称赞的声音。
……
“把这些书抄写一份,存入宫中。”
“然后再通过白虎观,将之散播出去,以启人智,助我大汉继续耕耘开拓。”
将书合上,皇帝这样吩咐下去。
身旁的宦官没有迟疑,退下执行起了这道政令。
少年天子随后起身,前往后宫看望自己的妃嫔。
他的身体日益健壮,权柄日益牢固,后宫自然也跟着充盈起来。
而随着外戚窦氏的倒台,皇帝也需要为自己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