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永平六年(1 / 6)
汉永平六年,
前脚才被王延世念叨“怎么还在集权固位”的皇帝,在年初之时便颁下了诏书,号召朝野臣民,兴修起了各地水利设施。
这让王延世很是欣喜,甚至在帮王景送信,充当旅行青蛙之时,专程跑到洛阳皇宫里,旁观了皇帝为治水之事,从而特意召开的朝会。
只是,
治理黄河,对于休养生息数十年的大汉朝廷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莽时代引动的洪流,裹挟着前汉二百年沉淀下来的泥沙石砾,从元城开始,泛滥了大半的黄河下游地区。
时至今日,
问题早已越拖越大,就像最初的透光的缝隙,会随着不断的进出,变得日益宽松扩张一样。
被洪水长期泛滥的土地,开垦起来并不容易。
肆意流淌的水流,也不会轻易被人约束回河道之中。
这意味着修治黄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
大汉的国库,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为了那所谓的未来,
真的有必要耗费如此之巨的前人心血,去填补崩塌多年的堤坝吗?
“问题就摆在面前,怎么可以不去解决它呢?”
年轻英武的皇帝面对着群臣的忧虑,语气平静坚定的回道:
“盛世之下,人口滋长。”
“即便今日的田土还可以容人耕种,可数代之后,依靠农田为生的百姓,又该去哪里种下自己的青苗呢?”
他的目光扫过殿上的诸多臣子,心里想着丈量天下田亩之时,统计出来的世家豪强所占土地的数量。
先帝是开国创业之主,
这些人尚且有圈地跑马的作为,
那在他的治下呢?
在他子孙的治下呢?
皇帝是个目光长远,怀有志向的人,
他自有的天赋、接受的教导,都不允许他像面前的某些臣子一样得过且过,安享一世太平,而不管死后的滔天洪水。
对皇家来说,难得的家庭温情,也给予了皇帝几分柔软心肠。
当然,
这是对天下百姓的。
在臣子和各地豪强,乃至于自己那些日后会继承大汉江山的子嗣面前,
皇帝只会成为最严厉的君父。
因此,
面对臣子的劝阻,皇帝仍旧坚定的推行了自己的政令。
他要求权柄被削弱后,仍旧负责全国建设的大司空,先选拔人才,将洛阳以东的河道进行清理疏通。
等到积累了足够经验后,
再去梳理王莽之时,那条被堵塞的泾水。
最终,用最丰富的经验、最饱满的精力、最出色的人才,去面对那条泛滥的黄河。
他要像战国时秦国于蜀中修建都江堰一样,用一代人的辛苦和汗水,治出一片广袤、平和的丰饶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