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太平道的规制(3 / 6)

加入书签

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是这样的道理。”

    何博捧起一团“雪球”,对着正看着下方炮火连天、轰鸣不断,目光逐渐呆滞的王凤说道。

    “而这团小东西,便是人之喜恶的载体。”

    那犹如流星坠地,火雨降临的场景,充分表达了投掷者对承受者先前所说之事、所言之理的不满;

    那犹如七彩虹桥,鲜花飞舞的场景,则充分表达了投掷者对承受者的支持和赞同。

    前者受之,会被砸的晕头转向,呜呼哀哉。

    后者受之,则会生出心旷神怡,神思清朗的通明来。

    “那他们手里的呢?”

    王凤心里不是很明白,但面上摆出一副听懂了的模样,还指着下面一些趁机捣乱的死鬼,询问他们手中那被晕染出几分淡色的雪球指代着什么。

    何博随口回道,“这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啊?”

    ……

    当硝烟散去,

    一切恢复平静后,

    王凤这个外来者,加入了记录太平道集会相关内容的文书工作中。

    “我读书也不是为了干这个啊……”

    曾经在山野河流中肆意穿行,又在壮年时随同乡人举起旗帜,短暂担任过玄汉公侯的王凤抓着手里的笔,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落到如今的地步。

    他不是来新夏寻访有道之士,想要向他们请教“天地与我为一”道理的吗?

    怎么突然做起了刀笔吏呢?

    “这个正常!”

    “等你死下后,还要做更多的事呢!”旁边的隋国大贤良师听到他的疑惑,边书写着记录,边笑着回复他。

    上帝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跟祂亲近的死鬼。

    “不过为什么还要记这种事呢?”王凤抓了抓头发,又被面前的记录逼出一声哀叹。

    旁边的老者笑声便更大了,“因为把每个人说过的话都记下来,才好在以后核对其有没有改变嘛!”

    这也是一种对账!

    上帝也曾说过,“文章通报这种东西,还是看合订本最有意思。”

    岁月是无声无息的,

    一时不慎,便要增上一抹皱纹,添上一丝白发。

    而记下一个人从幼稚到老去的言行,便能通过文字,窥见岁月对人造成的影响。

    这也是史官之所以热衷于记录历史的原因。

    “何况很多同道,难以留名于国史之中。”

    “如果我们这些同行之人,都不愿意记下他们的言行,刻印他们的思想,那千百年后,后人又如何能知道在角落中,还有一些人在为‘人’做事呢?”

    修史,

    向来是一件极为耗费精力财力的事。

    即便太史公自有家传,为了写好《史记》,也走遍了太多地方,访问了太多的人,一生心血就此耗尽。

    所以,

    厚重的国史之中,笔墨多记王侯将,而对低贱平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