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新燕国(2 / 6)

加入书签

    “老师曾经说我不能拥有长久的寿命,现在看来,他还是判断错了。”

    六十五岁,

    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长寿的姿态了。

    “而且我还在辽东埋下了名为‘太平’的种子!”

    说到这里,孙恩更是欢喜。

    他抖动着花白的胡须说道,“这绝对会让老师感到震惊。”

    何博就说,“要不要我现在帮你把孙冲叫来?”

    “你可以当着他的面嘚瑟。”

    “……这倒也不必。”

    他是快死的人,哪里受的住死鬼的冲击?

    还是等死下去再说吧!

    何博将他从烧得暖暖的炕上扶起来,用塞满了棉花的垫子撑住他的老腰,随后便拿出册子,跟他说起了刘秀最近推行的东西。

    孙恩静静听着,等上帝停止宣读后才发出新的声音。

    “都是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这才是真正的新朝雅政。”

    王莽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改革,怎么可能跟在老家耕读过的刘秀相比呢?

    “只是,这到底是为了帝王伟业而做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被屁股之下座位操控的君主,会采取各种手段。

    若分田释奴有利,便推行它;

    若交好世族有利,也要推行它。

    就像刘秀为了安抚因其分田于民,从而内心惴惴不安的河北豪强,选择了立郭圣通为后,将原配阴丽华置于贵人之位上一样。

    “数代之后,也难免出现成哀那样的子孙。”

    雄才伟略的开国之君,还可以保持自我意志,操控上下的权柄,明白该如何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

    可后人啊,

    总是哀之而不鉴之的。

    “唉!”

    “越是读史书,越是要为之感到伤怀。”

    何博说,“兴亡常理,盛衰有时,只要尽力就好了。”

    “何况聚沙堆积成塔,涓流汇聚为湖。”

    “等到了该兴起洪流,摧垮旧世的时候,洪流就会到来。”

    荀子早就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埋好种子,等待其发芽生长,总有成为参天之木的那天。”

    孙恩便点点头。

    他之后向上帝提出新的请求,“让我增长一些力气,我希望去外面看一看。”

    此时的黄巾军,已经在辽东击败了高句丽、扶余等势力,并夺取了后者所开垦出来的土地,将之纳为自己的资粮。

    相应的,

    他们原本在山东河北的土地,也逐渐被汉廷所吞噬。

    在这个封建的周室倒下,大一统集权的王朝出现才不到三百年的世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