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齐国的海途(下)(2 / 3)

加入书签

透露姓名的仁人志士,都忍不住感念他的恩德和大方。

    “带路的那点钱能买什么?”

    “而且他们能平安靠岸,就已经很让我高兴了。”

    何博对夏文王摆了摆手说道。

    齐国这次远行的船只,是何博蹲在阴间里,抓了不少死鬼,带着一块设计的——

    在扶持诸夏分支这件事上,鬼神并没有偏爱于哪方,只一视同仁的对待。

    只是齐国和吴国隔着茫茫大海,险浪跌起,何博担心把一些鬼才装罐打包过去,就真的只有漂流瓶联系的份儿了。

    所以,

    中国鬼国没办法朝他们那里,稳定的出口鬼才。

    但这并不妨碍何博利用自己的权能,在阴间那神奇的弱水之上,模拟出海洋的情况,然后手搓出各种很有可能利于远航的船模,将图纸交给齐吴这两个立足海域的国家。

    当然,

    模拟终究是虚假的。

    纸上谈兵千万遍,也比不上一次实践。

    即便从齐国到夏国,很多时候是贴着海岸线行船,遭遇的风险并不剧烈,

    齐国在跟中原的往来间,也积累了许多航行的经验,甚至足以让它开船去把吴国打一顿……

    但何博仍然担心船只会在半路倾覆。

    毕竟,

    两国间的路途对此时的诸夏来说,实在是过于遥远。

    在陆上行走,遭遇不测还可以做鸟兽散,奔于四方。

    海上又能如何呢?

    船只可不像人本身那样灵活。

    因此,

    当齐国的船只出海后,何博就进行了密切关注。

    船在即墨靠岸,何博暗中盯着;

    船在合浦靠岸,何博暗中盯着,顺便嗦了一大堆荔枝,差点吃得上火;

    等到船只彻底开出汉朝的范围,何博就眼巴巴的来到夏国,每天都在港口徘徊,摆出一副望穿秋水的姿态。

    现在见到船和人都没事,他总算能够放心。

    到了夏国,再去秦国就能轻松很多。

    如果后面想要去罗马的话,还可以通过秦国如今在埃及之地新修的运河前往——

    这条运河,并不是利用巨量的人力物力,将陆地挖出来一道缺口,而是开凿于尼罗河的东岸,同红海相连。

    当船只从红海进入运河后,就可以转行到尼罗河的主干,最后流入地中海。

    而这条利用大河,连通两海的运河的计划,其历史也算古老。

    很早之前,

    埃及旧有的统治者,便有意以人的力量,去改变大地的阻隔。

    但其国力不足,修了几年就停止了。

    波斯帝国和托勒密王朝时期,曾将之成功修建,奈何后面国力衰退,不足以维护运河的运行,便又被废弃。

    直到善于搞各种大工程的老秦人到来,用有形的黑手抚摸过尼罗河三角洲的上下左右后,又把“扣一扣河道,让其更润,好助秦国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