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凯撒(二合一)(1 / 6)

加入书签

    “王氏不愧为我大秦名门。”

    “每次出使,都成就不凡啊……”

    当疲惫的马略带着自己的亲信家属,在秦国的玉壁城中安顿下来后,郡守招待起了在这次行动中,立下大功的使者王宏。

    他是秦国王氏的子孙,

    按照辈分,应当算仍然在世,正在埃及那边当国主的王盛的侄孙儿。

    在家族前辈的示范下,王宏成年后便接过使节,替秦国出使四方。

    “还是比不过使君的才能。”

    面对郡守的夸赞,王宏只是从容一笑,“使君出使中原,被扣押多年,不仅未损我国颜面,还集三国之力,同编《大典》……这着实让我等晚辈倾慕。”

    《大典》,是北地郡守当年作为使者出使汉朝时,跟夏使、汉官们,以及太多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肠文人一同编修出来的巨著。

    这本书追溯古今,将诸夏发展至今的种种文明成果,都载入其中。

    成书之时,它的体量连整座使馆都装不下。

    有四方的儒生过来请求翻阅这部崭新的典籍,然后就赞叹着说:

    “从今以后,儒家所说的经典,要从六经变成七经了。”

    也正因为此,

    《大典》并没有在其书名之前,再冠以其他,就像《诗》《书》《礼》那样,被人直呼为《典》,以示其无与伦比的地位。

    当秦夏的使者要携带抄录好的《大典》离开的时候,都得使用好几辆车,才可以将这些书册全部装好。

    也许是上天眷顾,

    在那漫长的回程途中,虽然难免遭到风霜和蛮夷的侵扰,但《大典》却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得以被完整的带回秦国。

    秦国的君臣听了这件事,一方面感慨汉朝皇帝的确宽容,竟然允许自家使者在他眼皮底下做这样博取名望的事情;

    一方面也为了展示自己对文教之事的重视,大手一挥,下令在安都城中修建起了新的藏书室,专门用来呈放《大典》。

    这让郡守的声名,也得以传播到秦国的各地,成为许多学者文人所推崇的“贤人”。

    而对郡守本人来说,这也的确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功绩。

    “这是过去的事情了。”

    老迈的郡守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先是谦虚的笑了笑,然后对王宏说,“眼下,还是跟罗马作战的事情重要。”

    罗马虽然内斗已久,政局动荡,但其国中,也并非全是庸碌无能之辈。

    起码苏拉在久寻马略这个死敌,却无法探知到他的踪迹时,很容易就能猜出,是秦国在背后,对马略伸出了援助的黑手。

    而秦罗之间,积累的仇怨也有不少,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转移国中的矛盾,

    苏拉一定会想办法跟秦国对抗!

    “我早已向安都发去急递,告知罗马内乱之事。”

    “以陛下的果决明断,如今当使西陇整修好了舰船,清点好了士卒,准备配合北地的行动。”

    “你这段日子,且先留在玉壁。”

    郡守对王宏如此说道,“你在罗马生活了许多年,对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