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域外的绝地天通(1 / 8)

加入书签

    秦十三年,

    秦国的使者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新夏。

    他奉王命,前来向新夏递交国书,与之建立正式的联系,并且将秦夏之间这十多年中发生的大事,进行汇报和统计——

    这种做法,

    也算是“传承周礼”了。

    在近千年前,那个宗周初立,成周未工,诸侯们都得苦哈哈种地的时候,

    为了不让诸夏的种子被四面八方的蛮夷淹没侵占,

    为了团结诸夏的力量,让诸国的后人能够更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这个国家做过什么事,

    诸侯之间会定期交换情报和国事。

    以免哪个国家一朝覆灭,它的历史文字,都沦为不能被人所辨认的灰烬。

    所以,

    如果春秋之时,哪个国家有了外战内乱,却没有及时通报周边邻国的话,会受到斥责,造成剧烈的外交问题。

    而如今,

    新夏和嬴秦作为从诸夏走出,来到域外辛苦打野的支脉,面对的情况,和千年前的初受封诸侯有何区别呢?

    因此,

    当嬴辟疆率领着自己的追随者,即将离开新夏,去寻觅那“应许之地”的时候,

    身体老朽但智慧仍在的夏王特意召见了他,对这位年轻的后辈嘱咐道:

    “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

    新夏距离诸夏,只有一个西域的间隔,而且还特意跟后者,进行了长达百年之久的“人才引进”。

    是故新夏虽然扎根域外,却总体上,没有被身毒这边的风气污染。

    但嬴秦呢?

    总不能从新夏这边进口“人才”吧?

    嬴辟疆知道对方的忧虑,

    他很严肃的做出承诺,“我怎么敢忘记故土的一切呢?”

    “如果嬴秦有天披发而左衽了,那就该失去天命,再也无法返回诸夏祖地,祭祀先祖!”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无也!

    嬴辟疆也无法容忍自己的子孙,哪天披着头发,穿着蛮夷的衣服,用戎狄的习俗来祭祀自己。

    于是,

    在之前的盟约上,

    新夏和嬴秦又拾起了那古老的共识: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如今时隔多年,

    已经在西海之地站稳跟脚的秦国终于手捧着过去的盟约,返回了新夏。

    新的夏王接见了这位从新夏走出去,跟随嬴秦建立起大事业的使者。

    他微胖的脸上带着亲和的笑容,显露出几分先王的影子。

    他坐在王座上,对远道而来的使者发出问候,“立足在西海那边的秦国啊,别来无恙乎?”

    使者说,“我王已经占领了许多土地,教化了许多蛮夷,让西海的戎狄知道了诸夏的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