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显王三十九年(2 / 3)

加入书签

想恢复道德,让世界充满爱与和平。

    “这不是你写的东西!”庄周当即说道,“你这样个性的鬼神,怎么会这么刻薄的嘲讽道德呢?”

    “这应该是法家弟子写的吧!”

    而且用语这么辛辣,其作者肯定不是一般的法家!

    商鞅、申不害都已去世,

    难道又要涌现新的变革之人了?

    何博只是笑道,“你猜!”

    反正眼下,他可没告诉庄周,自己还有“土伯”这个兼职,拥有鬼国的事。

    “不猜!”

    庄周直接把书册扔回去,“别人吵架的书,我看了都头疼!”

    天下大势,

    就像这濮水一样,要不断的从高处流向低处,途中河水遇到了弯折阻碍,自然会绕开,继续流淌。

    终有一天,都要归入大海,或者升腾上天,成为云汽。

    殊途同归,

    哪里用得着别人过度的干预呢?

    他只是问,“怎么你的书里,还要夹杂别人的文章呢?”

    何博就说,“要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怎么能叫《杂说》呢?”

    毕竟死鬼可不好发表新文章给世人看,不然某些人见了,只怕真要提前下去,跟死鬼面对面交流了。

    至于托名著书?

    那都托名他人了,必然要往更有名气的先贤身上靠,比如黄帝、神农等等。

    商鞅他们可还没有这个资格。

    不过,

    他们也不在乎这点名声。

    改革变法,已经让他们活着的时候被骂了不知多少,难道还能指望死了以后被人怀念追悼?

    “对了,我就要去邾国,你跟不跟?”

    何博把书册收好,又对庄周提出邀约。

    “不去。”

    庄周说,“前段时间才和孟子与见了一面!”

    孟子在因讲学不顺,而返回邾国的路上,是要经历宋国的。

    想起自己曾经因为鬼神而和庄周产生的缘分,他还特意找到对方,与之见了一面。

    庄周当时正因为自己种出来了一个大葫芦而高兴,见到来访者,就对他说道,“这么多年了,你看起来比我要苍老太多,应该是宣讲仁义的道路,走起来很艰难吧!”

    孟子淡然笑道,“我才四十三岁,即便再艰难,也是能继续坚持仁义几十年的!”

    “我现在收了很多弟子,教导他们道德的重要性。”

    “等到天下太平以后,我的弟子们就可以把仁义发扬光大了。”

    庄子就说,“你梦想的实现,还要等好几代人才行呢!”

    “反正你我活着的时候,天下是不可能归于统一的,为什么现在不放弃,享受眼下自然的快乐呢?”

    孟子告诉他,“世间的许多事,都是要有个开始的。”

    “我现在奔走辛苦,以后人心中的道德,就可以尽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