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兄弟情义(2 / 4)
当贤哥有事需要帮忙时,总能得到众多兄弟积极响应的原因所在——大家都心甘情愿与如此仗义疏财的贤哥为伍。
待将这群小兄弟妥善安置完毕之后,小贤邀请了包括徐明二哥、大庆、邱刚、李墙以及张红岩在内的十几位大哥级人物一同前往王红军大哥的广东菜馆相聚。
在这热闹喧嚣、人声鼎沸之时,小贤热情地张罗着这帮好哥们儿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
毕竟有些兄弟已经许久未见,此次重逢实属难得。
尽管这场战斗最终并未打响,但此番出征已然让长春的江湖人士刮目相看,也充分彰显出贤哥强大的号召力与团队凝聚力!
众人皆趁此良机,纵情畅饮,欢聚一堂。
正当酒酣耳热之际,欢声笑语弥漫整个房间时,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
小贤顺道:“喂,哪位啊?”
原来,给他打来电话的并非旁人,正是来自二道的吴建伟,绰号“老歪”
。
说起老歪这个名字,经常听黑土江湖故事的老哥肯定不会陌生。
在长春的江湖圈子里,老歪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当年长春道上传着这么一句话:“北继林,南学政,两贤一歪于永庆”
。
其中的“一歪”
,指的正是吴建伟——人称老歪。
那个时候,老歪已经是长春社会中的老资格了,可以说是个资深大佬级别的存在。
和他同一批出道的有方山东子、袁刚等人,这些人都是早早就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人物。
自方山东子遭其兄弟毒手后,方山东的那帮兄弟们,如大光、马三、小夺等,自然而然地就投靠到了老歪麾下,拜入门下成为弟子。
甚至连东辉也曾跟着老歪混过一段日子,但这东辉啊,天生耐不住寂寞,总是东奔西跑,哪边都不靠,自己又成不了老大。
在上世纪年代初叶之际,正是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政策之时,国内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展态势。
那个时期,如果某人拥有一定门路、勤劳肯干且稍有些资本积累,无论从事何种商业活动,几乎都能获得丰厚回报。
此时此刻,曾经声名显赫的老歪已迈入“江湖”
前辈之列,但他早已厌倦打打杀杀的日子,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过上半隐居生活。
然而,这位昔日大佬绝非等闲之辈——其头脑聪慧过人、思维敏捷深邃。
他深知靠拳头解决问题并非长久之道;只有实实在在地将财富握于手中,走正途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乎,老歪决定与方山东从前的两位好兄弟——大光和马三联手合作,共同斥资在八里铺地区开办一家铝材加工厂,并取名为“兄弟铝材加工厂”
。
这家工厂主要业务便是对各类铝制品进行深加工处理,其中包括制造铝质门窗以及相关零配件等产品。
不得不承认,老歪对于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具有敏锐洞察力与精准判断力,此项生意堪称一本万利,让他得以默默财却又不引人注目。
这家铝材加工厂由老歪掌控着大部分股份,大光和马三两人则占据较少份额,但这已足够令人羡慕。
然而,像当年的小贤、大庆、邱刚以及霍忠贤等老一辈江湖人士,他们并不懂得如何经商。
那时,这些人中有的负责看守场地,有的从事赌博行业,还有的管理钳工工作。
与此同时,老歪却独具慧眼,紧跟时代步伐,开始涉足正当生意。
在大侠个人眼中,老歪的智慧绝对是非同凡响的,他可谓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大哥级人物。
事实上,老歪他们三人经营的铝材加工厂生意非常红火,仅仅运营不到半年时间,便赚取了高达八九十万的利润。
对于老歪而言,这无疑是一笔绝佳的买卖:无需亲自操劳太多事务,只需动口联系业务即可;另一边则有大光和马三两兄弟全力运作,自己只需动一动嘴皮子就能轻松获利。
在上世纪年代,每个月能赚到十几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咱且说就在那么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大光与马三两兄弟正悠哉游哉地坐在铝材加工厂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品着香茗,谈天说地。
正当二人聊得起兴时,忽然有人推门而入。
此人甫一进得屋内便开口问道:“嘿,您好啊!
两位大哥,请问一下咱们厂的负责人在不在呀?”
大光和马三闻言,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但见来人戴着一副小巧的眼镜,腋下还夹着一只皮包,长相颇为憨厚老实。
这时,马三霍然站起身子,朗声应道:“哦,兄弟,我便是这儿的负责人兼厂长,有何事不妨直说,来来来!
快请坐下来慢慢讲。”
那人听后,先是朝着马三和大光微微颔示意,随即便迅从包里掏出一张精致的名片,恭恭敬敬地递到了马三手中,并赔笑道:“大哥,请您过目,这是小弟的名片。”
马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