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产量震惊众人(1 / 2)

加入书签

“哎,还是机械化种田好啊,这才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办法啊。”

长看着这两台微耕机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一亩地,感慨的说道。

“是啊,这要是人工,怎么也得10个壮劳力才能顶的上这一台机子。”

刘旭这时接过话说道:

“这算啥呀,你们一会儿看看那些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场面就知道什么叫高效率了。”

长在大家干活的时候,就走进了麦田里,看着被整齐的切割下来的麦杆上偶尔有一两颗落下来的麦穗说道:

“还行,你们看这些麦穗,收割后以后田中没剩下多少,说明这机器可以啊。”

这时候这一亩地的冬小麦就全部脱粒成功了。

“长,脱粒完成了,咱们过去看看吧。”

“好,走。”

这次准备的是百斤装的麻袋,每一袋都没有装满,多的也就装个七、八十斤,少的有个五、六十斤,一共装了14个袋。

等他们走过来,就听到不少惊呼声:

“这真是一亩地打出来的麦子?这也太多了。”

“就是啊,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是说什么也不敢相信的。”

“哎,人家是怎么种的,这还没有上秤我就知道少不了啊。”

“是啊,明显差出来了,人家这一亩地差不多顶我们那里三、四亩的产量,这也太吓人了。”

“好了,好了,赶紧把袋口都扎紧了,全给我放到那个手推地磅上,咱们称一下重量。”

众人七手八脚的将手推地磅放平整了,然后将这些装麦子的麻袋一袋袋摞了上去。

“1015公斤?”

“什么?怎么可能?这称准不准?”

“你叫个什么劲儿?这是湿麦子,最少还得减25的重量。”

“哪也不少啊,一亩地得有个812公斤吧。”

“废话?我当然知道这是湿麦子的重量,那也不少啊,你家的能有这样的产量吗?”

这时选中的那4块地的麦子也陆续运了过来。

“快快快,再称一块地的看看,还有没有这么高了。”

众人又是一阵忙活儿,将地磅上的麦子搬了下来整齐的放在一边,又将一块地的放了上去。

“993公斤。”

“好家伙,那这个晒干之后,也得有744公斤吧。”

“了不起啊?换,换接着换。”

“1038公斤,1024公斤,982公斤。”

在一声声吆喝声中,报出了5组数据,农业部李书城部长浑身都有些颤抖的问向了旁边的李井君:

“李院长,这个数据准确吗?”

“准确,不过李部长可不要以为实验田里的数据能当天下所有土地的数据,我们这是实验田,各方面都是按最好的条件来种植的。”

“尤其是水肥方面,根本就不会有一点缺少的情况出现,我们甚至还用上了化学肥料,才种出这样的成绩来。”

听到李井君的话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是啊,这可是实验田,是按最好的标准来的。

“那李院长,要是将这种子推广出去,让老百姓来种,产量能有多大?”

“嗯我这两年走访了不少冀省的农田,包括山区的田地,这里现在可以说水浇地占了很大比例,如果我们的高产种子如果在不缺水施农家肥的情况下,亩产达到4百到5百公斤还是可以的,如果用上化肥,那么过5百公斤是肯定的。”

长这时在一边小声向着刘旭问道:

“小刘,李院长说的是真的吗?”

刘旭点了点头轻声回道:

“差不多,这块田里其实是用了6种冬小麦种子,每种之间的产量其实相差不大,可能差异出在抗病虫害和抗旱耐寒之上,这些种子其实是后世各省农科院按照自身条件培育的。”

“比如那边就是齐省的济麦22和山农895,再往这边就是中原省的百农207和郑麦158两种,接下来是冀省的邯麦19,最后是中麦30。”

这时,李部长又接着问道:

“李院长,你们这产种子跟我们原来相比除了产量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不同吗?”

“有啊,你看其他地方的小麦是不是比我们的要高,一般都能长到一米二左右,这就倒置大量营养用于长杆,不往麦穗上长,而且长高更容易倒伏,你看我们的这些麦子只有70公分高,但是麦穗又长又大,还不容易倒伏。”

“还有你们就是分枝能力不稳定,而我们这种子分枝非常定,一粒种子可以分出几枝麦子都是固定的。

这就进一步保证了产量。”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麦粒,你看我们这个粒粒均匀饱满,个头还很大,但是你再去其他麦田看看,同一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干瘪不一。”

好多在李院长讲解的时候不由的仔细观察着旁边的麦田,又摘下一穗麦子来仔细研究着。

“哎呀,人家一说咱才知道这里边有这么多说道,真了不起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