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三条意见(1 / 2)

加入书签

就在刘建安焦急部署,指挥部内一片紧张忙碌之际,国家派出的抗洪临时总指挥顾部长也风尘仆仆地抵达了荆江。

他带来了国家对荆江防汛的最高指示,以及最为宝贵的援兵——十万军队!

这些荷枪实弹、训练有素的铁血战士,将在顾部长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到荆江大堤的修整和加固工作中。

卡车运来沙袋、木桩、防洪板等物资,战士们如同蚂蚁般在堤坝上穿梭,挥汗如雨。

“刘总指挥,请放心!国家不会放弃荆江!”

顾部长目光如炬,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流中的磐石,给身心俱疲的刘建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带来了十万将士,将与荆江人民并肩作战,誓保大堤安全!”

顾部长的到来,以及十万大军的增援,无疑让刘建安紧绷到极致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一点。

他紧紧握住顾部长的手,感受着对方掌心的力量,语气坚定地说道:“顾部长,有您和将士们在,我们一定能撑过去!”

他深知,这场战役不仅关乎荆江一地的安危,更关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命运,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

王老等人经过漫长而痛苦的讨论,最终,《会议纪要》出炉,其中包含了八点重要意见。

核心前三条尤其引人注目:

1、将长江抗洪抢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绝对安全,绝不让汉武三镇重蹈久江覆辙。

3、授权顾部长在荆江水位达到四十四点六七米且预报仍将上涨时,可以部分或全部开启荆江分洪区进洪闸,实施分洪。

然而,王老在第三条后面,又亲自补充了一段话,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启闸时间需充分考虑分洪区群众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他解释道,即使形势再危急,也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哪怕只能争取到多一分钟,多一秒钟,也要让更多群众安全转移,这是我们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

李旭一直在丰城市密切关注着长江的洪水形势。

当他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久江被洪水淹没的悲惨景象后,他再也坐不住了。

那种揪心的痛苦和无力感,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

“我能为抗洪做些什么?”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反复盘旋。

他仔细分析了久江被淹的主要原因——江堤被洪水冲毁。

他意识到,在当前这种极端水情下,稳固江堤,防止其决口,是抗洪抢险的关键!

只要大堤不垮,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李旭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那些拥有“急速生长”、“坚韧”、“蔓延”三大特性的“超级常青藤”种子。

这些常青藤不仅生长速度惊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形成致密的绿色网络,而且其枝条极其坚韧,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化土壤,增强堤坝的稳定性。它们或许就是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所在!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行动起来。

他迅速收集了一大批经过系统加持的常青藤种子。

……

正当龙国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抗击洪灾之际,远在大洋彼岸的漂亮国,一项极具颠覆性的科研项目,也同步推进到了关键阶段。

在龙国东海靠近太平洋的一座不起眼小岛上,远离漂亮国本土的喧嚣,一座高度保密的科研基地深藏其中。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这项研究危险系数极高,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正是漂亮国反向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秘密研究基地。

所谓反向可控核聚变技术,其研究的本质是通过深入剖析核裂变反应的规律,从而反向推导出可控核聚变反应的机制。

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研究方式,试图从已知走向未知。

实验室里,气氛紧张而又兴奋。

研究团队的灵魂人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盯着巨大的屏幕,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实验数据。他语气坚定地对身旁的下属们说道:“实验已经进入关键期!我已经找到了突破的临界点,我有信心,我们很快就能取得突破!”

一名年轻的下属看着堆积如山的核裂变原料,脸上却带着一丝担忧:“教授,这些原料的数量是不是太多了?如果实验发生意外,其威力恐怕不下于一百颗原子弹……”

教授却不以为意,他自信满满地摆了摆手,打断了下属的担忧:“放心!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们已经模拟了各种情况,安全措施也做到了极致。”

下属们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教授的威信让他们选择了服从。

很快,他们便开始准备最新的试验报告,准备将其提交给六角大楼。

六角大楼内,漂亮国情报局长约翰收到这份报告后,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他兴奋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