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美味的豆腐(1 / 2)

加入书签

制作豆腐的第二步是磨浆。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王丽华就起了床。

她将泡发好的豆子,一勺一勺地加入到那台已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石磨中。

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古老而有节奏的声响,雪白的、细腻的豆浆,从磨盘的缝隙中,缓缓地流淌出来,汇入下方的浆桶。

空气中,弥漫开一股异常浓郁的、醇厚的豆香味,这让她略感意外。

第三步是滤浆、煮浆。

她将磨好的豆浆,用细密的纱布进行过滤,去除豆渣,得到最纯净的生豆浆。

然后,将豆浆倒入大铁锅中,用柴火灶,开始煮浆。

煮浆最考验功夫,火候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

火太小,豆浆有腥味;火太大,则容易溢锅、糊底。

王丽华紧紧地盯着锅里的豆浆,用长柄木勺,不停地、轻柔地搅动着,防止结皮。

很快,豆浆开始翻滚,雪白的泡沫涌起,那股浓郁的豆香味,也变得更加霸道,充满了整个作坊。

第四步是点卤。

这是做豆腐最关键,也是最神奇的一步。

王丽华将煮好的豆浆,盛入一个大陶缸中,让其稍微冷却。

然后,她拿出自家的“传家宝”——一小坛澄清的、微黄的盐卤水。

她手持一个长柄汤勺,舀起一勺盐卤,以一种特定的手势,由高到低,将盐卤均匀地“冲”入豆浆中。

然后,迅速地用木勺,顺着一个方向,轻轻地搅动几下。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只见那乳白色的豆浆,在盐卤的作用下,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

它们迅速地凝结,析出了雪白的、棉絮状的“豆花”和淡黄色的“浆水”。

“凝得……好快!”王丽华心中一惊。

她发现,用“争气豆”做出的豆浆,凝结的速度和程度,都远超她以往的经验!

那析出的豆花,看起来格外的洁白、细腻、有弹性。

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压制成型。

她将凝结好的豆花,小心地舀入铺着干净纱布的木质模具中,包好,盖上木板,再压上沉重的石块,将多余的水分,慢慢地挤压出去。

一个小时后,当她移开石块,揭开模具时,一块方方正正、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豆香的豆腐,完美地呈现在了她的面前。

但是,这块豆腐,和她以前做的,似乎有些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呢?

它的颜色,更加的洁白,白得像一块温润的羊脂美玉,没有一丝杂色。

它的质地,看起来更加的紧实、细腻,表面光滑如镜,甚至能看到一层淡淡的光泽。

最奇特的是,它散发出的那股豆香味,异常的纯粹、浓厚,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于坚果的清甜香气。

王丽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不知道,这副“漂亮”的外表下,隐藏的会是怎样的口感。

是预想中的粗糙发柴,还是……会有惊喜?

她用小刀,轻轻地切下了一小块,放入口中。

那一瞬间,王丽华的眼睛,猛然睁大了。

她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没有想象中的粗糙,没有一丝一毫的豆渣感!

那块豆腐,在她的舌尖上,瞬间化开!

口感,是前所未有的细腻嫩滑,如同顶级的丝绸,又如同最醇厚的牛乳布丁,绵密而又富有弹性。

紧接着,一股爆炸性的、纯粹到极致的豆香,在她的整个口腔中轰然引爆!

那不是普通的豆腥味,而是一种经过了提纯和升华的、醇厚甘甜的本味。

细细品味,还能尝到一丝淡淡的回甘,余味悠长。

“这……这怎么可能……”她喃喃自语,又切下一大块,送入口中。

太好吃了!

好吃到她这个做了十几年豆腐的匠人,都感到词穷!

她以前做的豆腐,已经是街坊邻里公认的美味。

但和眼前这块豆腐相比,简直就像是清水和浓汤的区别!

她终于明白了!

原来,“高蛋白”的大豆,才是最适合做豆腐的极品原料!

蛋白质,是豆腐凝结成型、构成其风味和口感的基础。蛋白质含量越高,点出的豆花就越饱满、越细腻,做出的豆腐,自然也就更加的嫩滑、醇香!

至于那“高油脂”的‘争气豆’,非但没有成为累赘,反而像是点睛之笔。

那些丰富的、优质的植物油脂,完美地融入到了豆腐的结构中,赋予了它一种普通豆腐所不具备的、更加油润、香醇的独特风味!

王丽华看着眼前这块宛如艺术品般的豆腐,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知道,自己的豆腐坊,不仅可以重新开张了。

从今天起,她将用这神奇的“争气豆”,为“豆腐”这道最古老、最平凡的中华美食,赋予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属于“王记老号”的——传奇定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