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东征暂歇,约定(2 / 4)

加入书签

兵在外的大相,通过对吐蕃的战争转移了矛盾。

但由于在外征战,这段时间都不在牙帐,他已经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若久战不归,或是损兵折将太多,回去后恐地位不保。

种种考量之下,颉于伽斯决定收兵了。

既然没办法去打肃州,那么停在瓜州也不是什么好事儿,要是被吐蕃断了粮道,那他们可就危险了。

反正这次出来主要目的,就是打一波吐蕃,就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顺便给自己报仇的,既然仇已经报了一半儿,那么也该回去了。

因为林昊的影响,颉于伽斯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更换回鹘的可汗,新可汗继位之后免不了要进行一番权力斗争,自己这次出战大胜而归,刚好携大胜之势回去争夺一番。

颉于伽斯做出了决定,便立即找到林昊。

“大都督!”他的声音带着疲惫说道:

“目前瓜州已下,吐蕃锐气已挫,然我军损耗颇大,粮道维艰,东进肃州,恐力有未逮。”

林昊闻言,自然明白对方的处境和顾虑,同样清楚联军已至极限,于是缓缓点头说道:

“大相所言甚是,其实能复沙、瓜二州,已是大胜,确该稳扎稳打。”

“既如此,某便先引军返回牙帐!”颉于伽斯见状,伸出大手道:

“待到明年草长马肥之时,你我再合兵一处,共讨葛逻禄,先除了背后这根刺,再来收拾吐蕃不迟!”

“好!如此便一言为定!”林昊也伸出右手,与颉于伽斯重重击掌立约。

上次击败回鹘和大唐联军,攻下北庭都护府的可不只有回鹘和沙陀人,还有白服突厥与葛逻禄。

这次他们击败了突厥,收复了沙陀人,那么下次肯定要去找葛逻禄人的麻烦。

要不然在自己背后留着个敌人,谁敢放心大胆的东征?

要是自己领兵打到甘州、凉州,眼看着就要和大唐联系上了,葛逻禄人却从西域发兵,抄了自己的后路,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此患不除,大军东征时确实难以安心。

看着回鹘大军浩浩荡荡北返的身影,杨袭古站在瓜州城头,久久不语,最终化作一声长叹道:

“哎!可惜了啊!眼看凉、甘二州在望,却~!”

林昊走到他身边,语气平静的说道:

“杨都护何必叹息,河西七州(凉、甘、肃、瓜、沙、伊、西),如今西州、伊州、沙州、瓜州已在我手。”

“不过数月时间便有此成绩,已是天佑大唐,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消化所得,稳固根基,来日方长。”

“某家明白,只是心有不甘啊!”杨袭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只是情感上难以完全释怀:

“我大唐的土地,多在吐蕃人手中停留一日,本都护就不能安心一日!”

“每每想到我大唐子民,仍在吐蕃铁蹄之下煎熬,身着胡服,习说胡语,心中便如刀绞一般,恨不能即刻挥师东进,光复全部失地!”

说着他望向东方,仿佛能听到沦陷区百姓的哀泣。

联军就此分流。回鹘北返,唐军也开始西撤。

回师路上,大军浩浩荡荡,林昊却一直在沉思。

军事行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拯救遗民、积累力量、搜集情报的工作却不能停止,反而需要以另一种形式加紧进行。

“去把康怀恩叫过来!”回程路上,林昊思考起回去后要处理的事情来。

之后不仅要在伊州、庭州等地屯田,还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忙。

不久,康怀恩策马小跑而至,在距林昊一个马头处勒住战马,恭敬的行礼道:“大都督,您唤小的?”

林昊打量着他深目高鼻的典型粟特人面貌,直接问道:

“怀恩啊,我看你有点像粟特人,我记得昭武九姓中就有姓康的,所以你是康国后裔?怎么跑到戈壁荒漠里去了?”

林昊根据康怀恩的容貌、发式还有姓氏猜出来的结论。

粟特人是中国史籍中的昭武九姓,他们在西域建立了康国、石国、安国、米国、曹国、何国等多个小国。

其中以康国为最大的宗主国,其姓氏以安、康为主体,包括曹、安、史、康、石、罗、白、米、何等。

比如史书记载的有安禄山、史思明、康进德、曹令忠、曹野那、何伏帝延、米芾等人。

林昊看到康怀恩容貌发式,跟粟特人一模一样,再加上他又姓康,故而有此猜测。

康怀恩连忙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追忆与感慨道:

“大都督明鉴!小的祖上确是康国人,我曾祖、祖父辈曾追随大唐天军征战,后来也经营商队。”

“只是到了家父那一代,通往长安的商路被吐蕃隔断,家道中落,不得已才流落戈壁荒漠,苟全性命。”

说起家族兴衰,他语气中不免带着落寞,粟特人以商立族,丝路断绝,无异于扼住了他们的命脉。

“善商贾,利所在无不至!”林昊点头,他知道粟特人这个商业民族的特质,随后说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