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1章 时尚周秀 惊艳国际舞台(1 / 3)
巴黎九月的晚风带着塞纳河的湿润,吹过乔治五世大街的梧桐树叶,落下一地碎金般的光影。
沈星晚站在巴黎高定时装周的秀场后台,指尖拂过一件礼服的裙摆,上面镶嵌的敦煌琉璃在灯光下流转着七彩光晕,像把整个莫高窟的壁画都披在了身上。
她穿着一身改良式中山装,用自家研的可降解羊毛混纺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小巧的飞天纹样胸针,是用敦煌壁画元素复刻的,每一笔线条都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沈厂长,外媒都在外面等着呢,不少人说‘中国品牌进高定周就是来凑数的’。”
林薇拿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屏幕上是国际时尚评论的实时报道,字里行间满是质疑。
她穿着件月白色的真丝衬衫,是用“青霞同款”
风衣的余料做的,紧张得指尖白,“还有半小时开场,意大利团队的灯光师突然说咱们的礼服太亮,要调低灯光强度,说会抢了其他品牌的风头!”
沈星晚抬头看向镜子里的自己,镜中的女人眼底虽有红血丝,眼神却亮得惊人。
为了这场秀,她带着团队筹备了整整一年:从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到和非遗传承人研究如何将壁画元素转化为刺绣;从试验二十种面料确保琉璃镶嵌的安全性,到说服巴黎时装周组委会给中国品牌一个机会。
那些质疑的声音,她早有预料。
“告诉他们,灯光强度一分都不能调。”
沈星晚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她拿起一件“飞天”
系列的主打礼服,月光白的真丝面料上,用盘金绣勾勒出飞天的飘带,每厘米十二针的密度让飘带仿佛真的在流动,“这些琉璃是按敦煌壁画的色彩比例定制的,光线暗了,飞天的灵气就没了。
咱们是来展示中国美学的,不是来陪衬谁的。”
这时,陆战锋从服装整理区走来,他刚帮绣娘们检查完最后一件礼服的刺绣细节,军绿色的休闲夹克上沾着几根银色丝线,却丝毫没影响他沉稳的气场。
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料传过来:“别紧张,我刚看了彩排,效果比预想的还好。
那些外媒就是没见过真正的中国美学,等会儿看完秀,保管他们闭不上嘴。”
沈星晚看着他眼底的信任,心里的紧张瞬间消散了大半。
从创业时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登上国际顶级时装周,陆战锋永远是第一个站在她身后的人。
她反手握住他的手,指尖摩挲着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帮她处理工厂琐事、搬运面料磨出来的:“我不紧张,就是有点激动。
你说,等会儿外国观众看到这些飞天,会不会像咱们第一次进莫高窟时那样震撼?”
“一定会。”
陆战锋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带着熟悉的安心感,“你看那件‘反弹琵琶’礼服,周奶奶她们绣了整整三个月,光飘带上的珍珠就缝了八百颗,连针线的角度都按壁画复原的,这样的用心,谁看了能不动容?”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香囊,里面装着敦煌的沙土,“早上去莫高窟分的,说能带来好运。”
沈星晚接过香囊,指尖触到粗糙的布料,心里暖融融的。
后台渐渐热闹起来,模特们穿着“敦煌飞天”
系列的服装在镜前试装:有的礼服裙摆上绣着九层楼窟的剪影,用渐变丝线表现洞窟的层次感;有的西装外套上用打籽绣点缀着莲花纹样,每颗“籽”
都圆润饱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件压轴礼服,整个后背用立体刺绣还原了《飞天》壁画,镶嵌的上万颗敦煌琉璃在灯光下流转,仿佛壁画上的飞天真的活了过来。
“沈,你们的刺绣太不可思议了!”
法国造型师玛丽惊叹地摸着礼服上的飘带,她从业二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如此精细的工艺,“这些丝线是怎么做到既有光泽又不扎人的?我们的高定礼服都做不到这么舒服!”
“这是咱们中国的‘绒线绣’工艺,丝线要先经过十二道工序软化。”
沈星晚笑着解释,眼里闪过一丝骄傲,“我们的绣娘们平均有三十年经验,知道怎么让针脚藏在面料里,既好看又舒服。”
她看向正在给模特整理头饰的周奶奶,老人正小心翼翼地将琉璃簪插在模特头上,银丝般的头在灯光下泛着光,“周奶奶她们为了这些细节,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周奶奶抬头朝她笑了笑,手里的动作却没停:“能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手艺,值了!
当年我师父说苏绣能传千年,现在看来,还能飞到巴黎去呢!”
旁边的刘师傅也跟着点头,他负责的湘绣老虎纹样被绣在了男士礼服的内衬上,远看是暗纹,近看才见老虎的威严:“等会儿走完秀,我要跟那些外国记者说,这老虎的每根胡须都有讲究,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气韵’。”
秀场灯光暗下的瞬间,后台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沈星晚站在入口处,看着第一个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