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慈善基金 成立助学公益项目(2 / 3)
>“孩子们,”
沈星晚走上临时搭起的台子,声音温柔却有力量,“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曾因为是女孩,被说‘读书没用’;曾因为家里穷,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性别不是限制,贫困不是终点。”
她指着身后的分厂车间,“那里的绣娘们,曾经也是像你们一样的农村女孩,现在她们靠自己的手艺赚钱养家,还能把苗族刺绣带到米兰时装周。
知识和手艺,会给你们对抗命运的勇气。”
女孩们的眼睛越明亮,最小的那个突然举手,细弱的声音带着颤音:“沈阿姨,我……我能读完初中就去学刺绣吗?我妈说,学会手艺就能帮家里还债了。”
沈星晚走下台,蹲在她面前,轻轻帮她理了理歪掉的红领巾:“当然可以。
基金不仅供你读书,等你初中毕业,还能去咱们的职业学院学刺绣、学设计,毕业后直接进红星厂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既能帮家里,还能实现梦想。”
她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刺绣绷,上面是王师傅连夜绣的小蝴蝶,“这个送给你,以后想读书、想学手艺,就看看它,像蝴蝶一样,总有展翅高飞的一天。”
女孩接过刺绣绷,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绷面上,却用力点头:“谢谢沈阿姨,我一定好好学!”
捐赠仪式结束后,陆战锋看着沈星晚被孩子们围住问东问西,眼里满是温柔。
他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水:“累坏了吧?从早上忙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
他的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唇角,带着熟悉的暖意,“刚才那个小女孩,眼睛像你年轻时,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沈星晚笑着接过水杯,靠在他肩上:“是啊,看到她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
那时候我想办服装厂,多少人说‘女人家瞎折腾’,要是没人支持,哪有今天的红星厂?”
她转头看向孩子们雀跃的身影,“我不想让她们因为贫困和性别被埋没,每个女孩都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陆战锋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老茧摩挲着她的指腹:“你做的是积德的事。
刚才张董还跟我说,他要以个人名义再捐一百万,说这比赚多少钱都有意义。”
他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其实我最佩服你的,就是不管走多远,都没忘了来时的路。”
助学基金成立后的日子里,沈星晚再忙也会抽时间看孩子们的来信。
有女孩写自己第一次用上新文具的激动,有女孩说终于能在灯下写作业不用再借煤油灯,还有女孩画下自己想象中的服装厂,歪歪扭扭的线条里满是憧憬。
沈星晚总会认真回信,在信里夹上小小的刺绣样品,鼓励她们坚持梦想。
三年后,第一批受助女孩中有三十多个考上了高中,其中五个还拿到了县里的奖学金。
沈星晚特意去参加她们的毕业典礼,看着女孩们穿着崭新的校服,自信地站在台上言,眼眶忍不住热。
那个最小的背柴女孩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在言里说:“沈阿姨告诉我们,刺绣能绣出蝴蝶,读书能绣出未来。
我以后要考纺织院校,学最好的设计,回来教更多像我一样的女孩。”
又过了五年,沈星晚在办公室收到一封特别的信。
信封上的字迹娟秀有力,寄信人是“李梅”
——正是当年那个背柴女孩。
信里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纺织院校毕业,通过了红星厂的招聘,即将成为设计部的助理。
入职那天,李梅穿着一身合体的浅灰色西装,是用红星厂的再生面料做的,头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腼腆却自信的笑容。
她走到沈星晚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手里捧着个小小的木盒:“沈厂长,谢谢您当年没放弃我。
这是我用第一笔工资买的木料,自己雕的缝纫机模型,跟您的胸针很像。”
沈星晚打开木盒,里面是个巴掌大的木雕缝纫机,针头、踏板都栩栩如生,连机身上的纹路都刻得格外用心。
她抬头看着李梅,眼里的姑娘眼神明亮,眉宇间有当年那个背柴女孩的倔强,更有了知识和梦想赋予的光彩。
“欢迎你回家,李梅。”
沈星晚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力量,“以后这里就是你的舞台,好好干,我等着看你设计的衣服走向世界。”
李梅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用力点头:“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我已经联系了老家的学校,想把工资的一部分捐给基金,帮更多妹妹读书,就像您帮我一样。”
站在一旁的陆战锋看着这一幕,悄悄递给沈星晚一张纸巾,眼底的笑意温柔得能化开深秋的寒意。
这些年,他看着沈星晚为基金奔波,看着她在董事会据理力争,看着她深夜回信到凌晨,此刻终于明白,这份慈善不是简单的捐款,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而这些种子正在慢慢芽、开花。
傍晚的设计中心里,李梅正跟着设计师学习画稿,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