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慈善项目(1 / 2)
坦桑尼亚的旱季阳光格外灼人,沈星晚站在姆万扎地区的一片红土地上,脚下的泥土因为缺水而泛着干裂的纹路。
她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设计图——那是“星晚希望小学”
的最初方案,图纸上用彩色铅笔标注着教室、操场和图书馆的位置,角落还画着一个小小的笑脸,是她在巴黎飞往坦桑尼亚的飞机上亲手画的。
她穿着件浅卡其色的干衬衫,是用自家研的抗菌可降解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铜质的非洲地图胸针,胸针背面刻着“教育无国界”
的字样,此刻冰凉的金属贴着被汗水浸湿的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的期待。
“沈女士,当地部落的长老们已经在帐篷里等您了,但情况不太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专员阿莫斯匆匆跑过来,他穿着件印有unicef标志的蓝色t恤,裤脚沾满了红土,语气里满是焦急,“昨天两个部落因为水源问题起了冲突,长老们现在都在气头上,有人说‘学校建在谁的地盘,谁就该独占水源’,甚至有人提议要取消合作!”
沈星晚的心猛地一沉。
为了这个慈善项目,她筹备了整整一年——从联系当地政府获取土地授权,到组织国内的建筑师团队设计适合非洲气候的校舍,再到筹集2oo万美金的建设资金,每一步都想为这里的孩子搭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学习空间。
可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部落冲突,却让所有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她跟着阿莫斯走进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一股混杂着尘土和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
帐篷中央坐着七位部落长老,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长袍,头上裹着厚厚的头巾,手里握着象征权力的木杖。
最年长的马赛族长老卡鲁,脸上布满了深褐色的皱纹,左眼下方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他率先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女士,我们很感谢你愿意来这里建学校,但水源是我们的命。
如果学校建在桑给巴尔族的地盘,我们马赛族的孩子就只能走三公里去打水,这对他们不公平!”
“不公平的是你们!”
桑给巴尔族长老哈桑立刻反驳,他身材高大,长袍上绣着精致的几何纹样,语气里满是怒火,“这块土地本来就是我们先定居的,水源也在我们的领地范围内,凭什么要分给你们?要是学校建在你们那边,我们的孩子就要穿过危险的草原,遇到狮子怎么办?”
帐篷里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其他长老也纷纷加入争执,有人拍着桌子,有人挥舞着木杖,甚至有人用当地语言骂出了粗话。
沈星晚身边的建筑师李工紧张得手心冒汗,他穿着件白色的工装衬衫,上面沾着些许设计图的铅笔印,小声对沈星晚说:“沈总,要不咱们先撤吧?他们现在情绪太激动,万一动手就麻烦了。”
沈星晚却摇了摇头。
她看着帐篷外趴在地上的孩子——一个穿着破旧t恤的小男孩,正拿着树枝在红土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字母,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能在煤油灯下看书,那种想学习却没条件的滋味,她比谁都清楚。
“各位长老,请先冷静一下。”
沈星晚的声音不算大,却让嘈杂的帐篷瞬间安静下来。
她走到帐篷中央,拿起地上的树枝,在红土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里面分别标注出两个部落的聚居地和水源的位置,“我知道水源对大家很重要,但学校不是某一个部落的,是所有孩子的。
如果因为水源问题取消学校,最可怜的是这些孩子——他们可能永远没机会学习读书写字,永远只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靠放牧和耕种为生。”
她指着帐篷外的小男孩:“你们看那个孩子,他才六岁,就已经会在地上画字母了。
如果我们给他一个学校,他可能会成为医生,治好部落里的病人;可能会成为工程师,帮大家修更好的水井。
这难道不是比争夺水源更重要的事吗?”
卡鲁长老沉默了,他顺着沈星晚的目光看向那个小男孩,眼神里的怒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复杂。
哈桑长老也皱着眉,小声对身边的长老说了几句当地语言,语气明显缓和了不少。
“那你说,该怎么办?”
卡鲁长老终于开口,声音里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恳求,“我们不是不想让孩子上学,是真的没办法——没有水,我们活不下去;没有学校,孩子也没有未来。”
沈星晚心里一松,知道事情有了转机。
她立刻拿出修改后的援建方案,指着上面的图纸说:“我连夜调整了方案,把学校建成兼具教学与医疗功能的综合体。
先,我们会在学校旁边修一口深水井,安装净化设备,保证两个部落的人都能免费取水;其次,学校会开设医疗站,邀请中国的医生来坐诊,不管是马赛族还是桑给巴尔族的人,都能免费看病;最后,学校的教师会从两个部落里选拔,保证每个部落的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