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兴,百姓可不苦(2 / 3)
陈三礼的这些葡萄在前,那邵云安就能光明正大拿自己的葡萄酒出来了。
羊奶子酒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醉花间”,邵云安给自家的葡萄酒取名“瑶池露”。
只要喝过自家的葡萄酒,没有人会质疑“瑶池露”的真实性。
帝师府,翁老帝师说了声谢,从夫人手上接过一碗花胶补气甜汤。
舀起一勺喝下后,翁老帝师赞赏地说:“味道不错。”
翁夫人帮着收拾桌上的纸张,说:“瑶儿去了一趟忠勇村回来,却是喜欢上下厨了。”
翁老帝师道:“喜欢下厨好,喜欢下厨就会喜欢上吃,你看她现在的气色多好。”
翁瑶和离归家的时候,下巴都是尖的,脸上也没多少肉。
现在确实面容圆润,面色也是白里透红,老帝师和夫人看得如何不高兴。
这个时代的女人可不讲究什么白幼瘦,要有肉、要富态、要圆润才是美,才是福。
外面的雪花扑簌簌地落下,老夫人过去把开着一条缝的窗户又稍稍合上了一些,不让过多的冷风吹进来。
翁老帝师不由念了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翁老夫人回头:“什么?”
老帝师吃下一块花胶,说:“没什么,只是有些感触罢了。”
不知多少年了,这是老帝师第一次能在这样的大雪天里还能安然坐下来喝一碗汤。
翁夫人回来继续整理夫君的书案,看一眼夫君两鬓返黑的头发,她的嘴角是遮不住的欣喜。
翁夫人不知自己与丈夫能续命多少年,但她想,她与夫君一定可以看到盛世的到来。
雪花打在窗户上,翁夫人感慨:“也不知这雪何时能停。”
临近小年,雪却是一场接着一场,京城及周边不少地方都受了雪灾影响。
翁老帝师道:“瑞雪兆丰年,今年该是个丰收年。”
不同于往年,对今年京城的这一场场大雪,老帝师心里却没有过多的忧虑。
今年的雪确实大,但今年冻死、饿死的灾民一定会是燕国开朝以来最少的一年。
兴,百姓亦苦,但他相信,有皇上,有那个人,大燕的江山会越来越兴盛;
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对燕国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天灾就意味着艰难甚至是死亡。
今年大雪中虽仍有人冻死,仍有人被雪压垮的房屋压死,但相比起活下来人的来说却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雪压垮了百姓的房子,守灾的百姓在救济所里却能吃上热粥,有衣穿,有被盖。
对未来的日子,百姓们也没有不见希望的茫然与绝望。
救济他们的人说了,等雪灾过去,朝廷还会给他们安置住处,会给他们发银子让他们恢复耕种。
受灾的百姓们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但一天天过去了,抵达救济所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没有人抢食物,没有人趁此刁难欺凌他们。
户部临时组建的救灾司内,慕容世子正在忙碌地安排手下的人马下一步的任务。
自雪灾发生后,慕容世子和忠勇侯王石井就被永明帝调回了京,命他二人一起负责京城救灾一事。
以往有天灾,都是户部主导,工部、吏部配合。
这回,永明帝却是单独分离出一个救灾司,归属户部,但户部却不能直接干预,只负责出钱。
慕容世子与王石井一起协作,统领救灾一事。
此时的慕容世子已经看不到当初的肥胖,整个人瘦了几圈不说,皮肤都黑了好多。
现在再看到他,若是不相熟的,谁也认不出他是曾经的那个慕容世子。
对此陈艾都不知心疼过多少回了,慕容世子却是极为高兴,甩掉了一身肉,步伐都轻松了许多。
自从接管实验田后,慕容世子就一直又忙又累,但他却觉得这日子是前所未有的充实。
从雪灾发生起,由忠勇侯带头捐款,到君后的“救助基金”拨出救济款。
之后,又由邵云安联合几家的内眷夫人、正君发起救灾义演。
就是红街上的妓子们都纷纷加入到义演中,为雪灾募集资金。
再之后,从银两,到被褥,哪怕是富贵人家不穿的旧衣裳、旧鞋都可以捐出来。
雪灾发生后,邵云安就跟君后提了几个救灾建议,君后不仅采纳了,还进行了扩展。
蒋康辰负责后勤物资的采买,慕容世子与王石井负责对外。
这一次的救灾方式可谓是发动了朝廷内外所有能发动的。
忠勇侯和瑞郡郎那两个喜欢“折腾”的带头捐款捐物,谁敢落后?就算心里不愿意,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吝啬。
邵云安把空间里稀稀拉拉长的草药都拿出来交给了王石井,让他拿去给灾民们煮汤、煮水喝。
熬过了冬天,等到开春天暖了,就可以考虑灾后重建了,不过前提是灾民得活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