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万古帝王育儿记(1 / 2)
上任第一天,四位皇帝身着便服(尽管乾隆的“便服”依旧华丽),踏入阳光幼儿园。瞬间,他们就被一股充满活力的声浪所包围。孩子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仰着小脸,打量着这些“奇怪的爷爷”。
朱元璋试图板起脸,拿出当年点将的架势,可他那洪亮的嗓音在孩童叽叽喳喳的包围下,显得有些无力。“都……都站好!像什么样子!”一个小男孩伸手摸了摸他衣服上的盘扣,另一个小女孩拽了拽他的胡子(假的,道具),老朱顿时手忙脚乱,威严全无。
乾隆则小心翼翼地避开孩子们可能沾着泥巴或颜料的小手,努力维持着风度和距离。他试图用吟诗般的语调说话:“小朋友们,今日天气晴好,正宜……”话未说完,一个跑过的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将他精心抚平的衣襟弄皱,乾隆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精彩。
李世民则微笑着蹲下身,与孩子们平视,很快便用几个简单的小故事和亲切的问候打开了局面,有几个大胆的孩子已经拉住了他的手。
嬴政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整个教室,目光如尺,衡量着玩具摆放的整齐度、桌椅的排列是否成线。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记录标准化问题专用),开始记录:“区域划分模糊,教具收纳无序,幼儿行动轨迹缺乏规划……”
按照安排,各位“皇帝园长”需要带领孩子们进行一项特色活动。
朱元璋选择了他最拿手的——“御菜园”亲子劳作。他扛着小锄头和小水桶,把孩子们带到园区一角的小菜地。“看好了!挖坑要这么深,放种子要这么放,土要这么盖!”他示范得认真,可孩子们只觉得好玩,种子被天女散花般扔得到处都是,有的坑挖得能把自己埋进去,浇水更是演变成了打水仗。朱元璋急得满头大汗,满场追着喊:“哎呦!小祖宗!不是那样!”“别踩!苗苗要踩坏了!”场面一度失控,最终“种菜”变成了“玩泥巴”,老朱看着一片狼藉的菜地,哭笑不得。
乾隆负责的是“艺术启蒙课”。他准备了精美的图画和文房四宝(儿童安全版)。“今日,朕教诸位画竹。需知,书画同源,笔法至关重要。握笔当如虚掌实指,运腕需灵活……”他耐心地纠正每个孩子的握笔姿势,要求坐姿端正,对笔下线条的粗细、浓淡也有要求。然而,孩子们的作品充满了抽象与想象,竹子画成了棒棒糖,荷叶变成了大蒲扇。乾隆看着那些“不成体统”的画作,强忍着艺术家的心痛,嘴角微微抽搐,最终只能安慰自己“童趣盎然……童趣盎然……”
李世民组织的是“传统游戏大比拼”。他教孩子们玩投壶(用箭矢投掷壶瓶,儿童安全版)、跳格子、翻花绳。他不仅讲解规则,还亲自下场,和孩子们一起玩,输了照样接受“惩罚”(学小动物叫)。孩子们很快就被这个没有架子、笑容爽朗的“李爷爷”征服了,围着他叽叽喳喳,游戏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李世民仿佛也回到了带着皇子们玩耍的时光,脸上洋溢着难得的轻松与愉悦。
嬴政的“活动”是——队列与秩序训练。“无规矩不成方圆。今日,寡人教诸位如何整齐列队。目视前方,双臂下垂,双脚并拢,间距保持二十厘米。”他拿着软尺,认真地调整每个孩子的位置,要求站姿标准,行进时步伐一致。孩子们觉得新奇,努力模仿,但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开始歪歪扭扭、交头接耳。嬴政眉头紧锁,不断重复指令,试图用绝对的秩序征服这群天生的“自由散漫者”,效果甚微,反而让孩子们觉得这位“赢爷爷”有点“吓人”。
午餐时间,各位皇帝园长巡视食堂,又引发了新的“观念冲突”。
朱元璋看着营养师搭配的精致儿童餐,摇了摇头,对保育员说:“这饭太精细!得给娃们吃点粗粮,窝头、糙米啥的,扛饿,对身体好!你看现在孩子,一个个细皮嫩肉的……”他恨不得立刻把自己的“洪武养生套餐”推广开来。
乾隆则对孩子们的用餐礼仪提出了更高要求。“食不言,寝不语。咀嚼不可出声,餐具轻拿轻放,餐毕需以巾拭口……”他穿梭于餐桌间,优雅地示范,试图将宫廷礼仪植入幼儿园。孩子们看着他,有的模仿,有的觉得好玩,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李世民相对开明,他坐在孩子们中间,一边吃饭,一边温和地讲解:“我们唐朝人啊,也爱吃面食,这馒头,就跟我们那时的‘蒸饼’有点像……”他将饮食与文化结合,听得孩子们津津有味,顺便还纠正了几个孩子挑食的习惯,方法柔和而有效。
嬴政则关注流程。他对照着自己提前制定的《用餐标准化流程》,检查洗手是否彻底、分餐是否按序、进食时间是否合理、餐后整理是否符合规范……任何偏离流程的行为都会被他记录下来,作为后续“优化管理”的依据。
午睡时间,喧嚣的幼儿园终于暂时安静下来。但各位皇帝园长依旧不得闲。
朱元璋轻手轻脚地走进寝室,看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睡姿,有的踢被子,有的蜷成一团。他忍不住一个个走过去,像当年给士兵盖被子一样,笨拙又小心地帮孩子们把被子掖好,嘴里还低声念叨:“这些娃,睡觉都不老实,着凉了咋办……”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