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创造(2 / 2)

加入书签

/p>

混在一起,化作血水流向青铜沟壑下的尸茧。

“青铜树有物质化的能力。

在生与死之间,极致的情绪会触这种能力。”

“在意识随着身体消化的最后一刻,五岁的张海桐迸出强烈的求生意志。

他希望自己活着,好好的活着。”

“拥有强大的能力,无可匹敌的身手和越同族的价值。”

“这样他就可以活下来。”

“他是这样认为的。”

张海桐补充道。

张海客现这段话里一个非常微妙的表述。

他说的是“五岁的张海桐”

,而不是“五岁的我”

在心理学上,这种第三人称表述自身事件的行为,往往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情绪调节。

跳出自我范围进行阐述,能减少自我批判,缓解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

二是客观分析。

这样能避免主观偏见,更清晰地梳理问题。

映照到生死之事上,就是将“自我”

与“死亡事件”

进行极致的心理剥离,本质是通过抽离身份认同,来缓解对死亡本身的恐惧、焦虑,或避免直面“自我消亡”

带来的心理冲击。

以此加强自己对死亡的可控感。

还有一个可能。

基于现在的状况,张海客也可以这样认为——现在的张海桐把自己当做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年仅五岁的本体的造物。

张海桐喝了一口茶。

茶水非常苦涩,但他的味蕾因为感冒更加迟钝,只感觉自己在喝一种木头一样枯燥乏味的水。

他对张海客道:“基于这样的情形,”

“我被创造了出来。”

阳台上的风不大,一直没有停过。

但刚刚好能让张海客闻到对面张海桐身上古怪的气味。

是一种香气。

和禁婆香不一样,那是一种很奇特的香气。

很淡,像水果腐烂的前兆。

因为水果香味最浓郁的时候,就意味着它要腐烂。

就像最美最香甜的花,过了那一刻,就要枯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