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一日谈猞猁(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东西,就是密洛陀。”

张海桐如是说:“你们当年在广西修建张家古楼的时候,应该就见过这个东西。”

事实上,在早期张家创业三人组里,张海客和张起灵一直是一起行动的。

没有见过密洛陀的人,只有张海桐。

现在小族长记忆力不好,三人组就张海客正儿八经记得这玩意儿了。

提起密洛陀,张海客脸色不太好。

他说:“这东西杀人的方式太恶心了。”

提起这种怪物,张海客记忆犹新。

修建古楼的时候,为了处理这玩意儿花了不少精力。

张海桐没亲眼见过,也不能想象它有多掉san。

“我没见过,但是闻味道也能想象了。”

张海桐本来很匮乏的想象力来到这个世界越来越丰富。

结合原着想象一下,浑身起鸡皮疙瘩。

张海客将话题拉回正轨。

他希望张海桐赶紧说完,然后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休息。

“你刚刚说,族长看见了一个人?”

“对,一个人。”

张海桐点头。

……

为了研究这个铁块,张起灵第二次进山。

铁块给他带来了危机感,失忆让他整个人都很敏感,因此做事格外谨慎。

所以拿到东西第一时间不是溶解看看里面有什么,而是去寻找这种东西的来源。

但是这一次进山就十分不顺利。

按照他进村找树的频率,当天如果出不去,会在山里过夜。

这一次过夜明显麻烦许多。

他刚架起帐篷,便感觉不对劲。

人在林子里行进的动静和动物不一样。

当然,人也可以模仿动物行进的动作,但大多数时候其实没有必要。

……

“肯定是猞猁。”

张海客在广西待的时间不短,在十万大山里,晚上出来的野兽不是猞猁就是狼。

当时狼已经很少了,反而猞猁非常多。

都是食肉动物,且行动极为迅猛,无论碰见哪一个,都很棘手。

当时的张家人协助样式雷修建张家古楼是秘密作业,为了防御这种野兽,他们不仅使用火把,也在林子里燃烧硫磺。

在这期间,碰见的最多的野兽就是猞猁。

因为猞猁属于猫科,是夜行性独居动物,它们一般晚上出来觅食。

当时的猞猁确实都是独自出行,因此很好对付。

有的小张掏粽子顺带手就能搞死一只——那个时候不用枪,用自己做的箭。

两个人打配合,一个在下面近身搏斗飞刀子,一个在树上射击,很快就能弄死。

后来那片儿的野兽就不往这边走了。

广西林子里虫子特别多,尤其是蠛蠓。

虽然参与修建的张家人不全是本家人,但本家人分布也不低。

所以虫子基本没有威胁,蠛蠓都离得八丈远。

这就造成他们当时施工的地方贼干净,只有先人遗体、自家人和各种建材为伴。

其实那段日子很轻松,很开心。

纯粹的大型工程协作任务没那么累,至少脑子没那么累。

“对,就是猞猁。

按照族长所说,当时那些猞猁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很快就把他围在中间。”

张海桐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猞猁是夜行性独居动物,除非交配,一般不会结伴而行。”

张海客从善如流。

“这些猞猁经过人为训练。”

这种手段不稀奇。

当年修建张家古楼的时候,张家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人手就那么多,人哨也有限,做不到全方位覆盖。

那个时候到处都乱,全世界人民苦的命不如老鼠。

边境线管理也非常混乱。

不止越南人经常会过来浑水摸鱼,白皮佬也不少。

后者就算了,没怎么在林子里生活过,行动没那迅。

越南人则非常擅长钻林子,比较难对付。

为了节省人力,张家人也会有意识训练一些野兽。

相比于数量不多且没有团队协作性的猞猁,野狼更符合他们的要求。

所以当时的猞猁,大多会被张家人猎杀,然后用于投喂狼群,以便驯化。

狼会捕食猞猁幼崽,成年猞猁为了减少种族威胁,也会下意识捕杀狼崽。

用猞猁投喂,也符合当地狼的食谱。

也有人尝试驯养猞猁,但它的各种行为模式太受限,最后还是被淘汰了。

张海客只是没想到,在十万大山里竟然有人花那么多时间来训练这种动物,而且想办法让它们团体协作。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们的主人一定很闲。”

张海客如是说。

“大概率平时除了生存也没有别的事情要做,所以可以花大量时间训练这种动物。”

张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