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南楼(1 / 2)
董家出手很大方,他们给马修的钱完全够他买一张回英国的高等舱船票。
如果他坐三等舱或者更便宜的船回去,他甚至有的赚。
这笔钱甚至不包含工资——工资另结。
马修已经很久没遇见这么大方的东家了,当下还有点感动。
他拿着这笔钱,打算在厦门逛逛。
不过进入城区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笔钱存进银行。
没别的原因,游轮上也是有小偷的。
马修见过亚裔扒手出神入化的操作,这种技术性的东西,西方人还真不一定干的过亚洲人。
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想法,还是存进银行比较保险。
离开银行,他身上只带了两个银元。
街上的报童四处吆喝,边走边喊今天报纸上比较吸引人的消息。
不过都非常简短,只是个概述。
主要是为了引起行人的兴趣,让他们来买报纸。
大多都是些风流八卦、名流逸事,也有些国际大事,战略分析。
一出溜过去,马修就记住一个“南楼不日举行慈善拍卖会!
各家豪掷千金,魁谓谁!”
南楼是厦门很有名的茶楼,进门的费用就是两块银元。
这两块银元,一块买入门的资格,一块买散座最便宜免费续的茶水。
除此之外,什么也没了。
一般的穷苦人绝对不会花钱去这里消遣,毕竟两块钱已经能让底层非常富裕的生活一个月了。
马修本来没打算去南楼,但他遇到了一个美国传教士,此人正是詹姆斯。
这个传教士大概平时很少和白种人讲话,所以格外兴奋。
并邀请他去南楼喝茶,说那里很好玩。
马修第一反应不是好不好玩,也不是茶好不好喝,而是:我好穷,我没钱!
我只有两块银元!
詹姆斯大概看出他的窘迫,不仅没有介意他英国人的身份,还拍拍胸脯非常大方的说:“我请你呗。”
他的汉话还带着一些外国腔调,并不十分正宗。
马修认为,詹姆斯大概率在他身上找到了一种优越感。
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了下一个世纪,英国人都不太看得起美国人,就像美国人看不起英国人一样。
马修的窘迫,给詹姆斯提供了情绪价值。
詹姆斯和他约好时间,便带着马修住进教堂。
住进去后,詹姆斯为他准备了相对丰富的餐食。
晚饭的时候,詹姆斯做完祷告才开动。
他一边用勺子舀豆子,一边说:“马修,你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最近有一个人物从长沙过来,要在南楼参加慈善拍卖会。
他也是传教士,在美国传教士中间很有名。”
“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叫裘德考。”
詹姆斯非常兴奋。
“你知道吗,这片土地上宝藏取之不竭。
他就是靠倒卖文物渐渐有钱的!”
“欧洲和美洲的贵人们非常喜欢这些东西,裘德考刚赚了不少,尝到了甜头。
所以一直留在这里。”
话虽如此,马修却感觉裘德考还没走可能不是单纯的因为钱没赚够。
而是他捞到的东西还不足够让他在美国获取比较稳定的地位,因此需要在这里继续深耕。
马修一直听他讲,自己很少说话。
偶尔捧两句,这是为人处世之道。
正好詹姆斯这样的人就喜欢有人捧着他。
哪怕马修的反应在局外人看来过于平淡,但詹姆斯讲到兴奋处,根本没空理会这些。
两人吃完后,各自回房睡觉。
他在教堂待了两天,第三天晚上詹姆斯叫了两辆黄包车。
马修第一次坐黄包车,感觉比较稀奇。
钱不出意外还是詹姆斯付的。
车停在南楼不远处,车夫站稳,躬身请他下来。
嘴里还念叨着话,脸上带着笑意。
马修当时对中国的研究并不深,他猜测应该是一些吉祥话。
詹姆斯让他跟进自己,带着马修去往南楼大门。
这座茶楼完全是雕梁画栋的具象化,其繁复程度比马可波罗游记里说的那些事物。
整座楼灯火通明,一眼望去就能想象里面热闹非凡的场景。
即便这座楼的“信息量”
如此巨大,也不会让人感觉庸俗,反而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詹姆斯示意他跟上,两人走到台阶下。
台阶上站着两个迎客的姑娘,身上穿着裁剪得体、素净淡雅的旗袍。
头简简单单盘在后脑勺,长相虽然不是一眼惊艳的类型,却十分让人舒心。
哪怕她们只是简简单单站在那里,都有如山一样的稳重感。
詹姆斯说:“没人敢在这里造次。
别看这两个东方姑娘柔柔弱弱,我之前亲眼看见她俩一巴掌撂倒两个大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