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张海客的碎碎念(1 / 2)

加入书签

讲到这里,瘟疫案才是真正结束。

所有人都有了去向,各自奔往该去的地方。

命运总是反复无常,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往往都有定数。

改变这些的人,都会付出一些或大或小的代价。

至于何种伟力造就这种还算圆满的结局,目前只能暂不表述。

张家对于外界的掌控虽然远不如从前,却还有自己获得信息的渠道。

恰如张千军万马和他的师父。

每年每月,这些讯息都会成批运往应该去的地方。

这种方式有点像驿站,却要更加隐蔽和难以捉摸。

有些站点甚至是单向的,譬如张千军万马和他的师父。

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一支穿云箭。

至于别的,知道的有限。

这也是一种保护措施,也应用于谍报系统。

在张海桐确认失踪后,这份讯息通过这些渠道摆在张海客的桌案。

来香港安家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平,哪怕有海外张家的帮助,他和张海桐还是费了一番功夫。

当然,主要是张海客费神,张海桐费力。

和这家伙待久了,他对张家人里面的“暴力派”

重新刷新认知。

是的,哪怕是张家人,也不都是纯身手派。

有些人打普通人绰绰有余,有些人打这些人绰绰有余。

充分证明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张海桐这一类人的体质,更像是天生的武力派。

耐力、力量拉满,一力降十会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把他随手扔哪个荒山野岭,他都能活的很好。

那份报告压在桌头,作为目前张家的话事人,他能做的也只是让各地的探子先盯着。

至于更多的东西,也是不能了。

香港这边还在展,张海客力排众议,学着那些帮会招了一些外围人。

这种管理方式有点像档案馆,招来的外部人员只学习一些张家的技巧,至少武力值上没问题。

更核心的,比如丘指、缩骨等则不进行传授。

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张家“打地盘”

做的好的,可以冠族姓。

这是一套与金钱权利深度绑定的荣誉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归属感。

哪怕这些人在张海客眼里随时可以舍弃,但作为合格的工具,精神统治也极为重要。

这样张家这个家族呈现在外的就是一个合格的“家族黑帮”

同样的,一个外来族群要想在本地站住脚,用人堆是最快的方式。

有钱有人,就能快吞并。

而香港本来就是个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的地方,社会情况之复杂堪称小南洋。

这对于他们这种家族来说就更容易融入了。

张海桐管这一套体系叫皇帝扮演游戏。

张海客说:“我没有当皇帝的爱好,那样太累了。

当皇帝当的六亲不认,简直痛苦加倍。”

“至少我还是很爱我妹妹、父母以及族人。

包括你,你要是死了,很多事我只能一个人干,很累的。”

当时的张海桐对于他这番话第一反应是恶寒,坐在那里脊背僵直,看起来像有人揪他后颈皮一样。

分别和失去总是猝不及防,张海客已经很久没有深切的想一个人。

现在他的心尖尖暂时劈成两半,一半挂着族长,一半挂着张海桐。

族长好歹还有个信儿,他出国两年不到,就动用了家族给的暗号,表示他已经回国。

至于张海桐,是一点音信都没有。

张海客脑子属于多线程,一边想事,一边奋笔疾书。

一个财力雄厚的家族,必然有经商的爱好。

现在张海客也开始喜欢经商了。

安顿下来后,常年在中亚附近行动的张家人被召回一些,来香港做生意。

这导致他要审批的文件几何倍增加,但好在大多数只需要签字就可以了。

张海桐曾经评价过,他是个专制的“皇帝”

,常务副族长。

张海客一直知道这位好队友偶尔会有些“妙人妙语”

,但真正听见他说,就会觉得有点微妙的违和。

这种违和感不会让他显得滑稽,反而生出一种令人亲近的和谐。

可能是刻板印象把他塑造的凶悍,以至于很多人在亲眼看见这个凶悍的人,现他其实并不那么高壮、偶尔还会冷幽默的时候,便会自然而然好奇,好奇就会亲近。

张海客漫无目的想了很久,门忽然被敲响。

“请进。”

一个族人打开门,说:“海客哥,张海平有事相告。”

张海客下笔的手微微停顿,很快回应:“让他进来吧。”

张海平走进来,恰好停在张海客收在桌子里的两张椅子前,张海桐每次进来第一件事就是坐椅子上。

每次都是风尘仆仆很累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