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谢渊,你负了我(1 / 2)

加入书签

谢渊在马车上,脑子转的比谢家的马车轮子还快。

今日这顿饭就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吃。

谢阁老,清清嗓子,看了一眼安国公。

裴元明立马起身倒了杯茶,笑着递给他:“阁老,请用茶。”

陆寒山正要生气,裴元明也给他倒了一杯:“老侯爷,也来一杯,鸿雁楼的茶不错,清火。”

谢阁老在心里叹气,别人结亲家都是精挑细选,只有他结亲家,靠结缘。

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还好,是谢织嫁到安国公府,谢缈嫁给陆轩。

要是让谢织嫁到宁远侯府,嫁给陆辙那个二愣子。

那谢家后面肯定要防着宁远侯府做蠢事。有的人那是根本拉不动。

那时候可不会像现在这样,他还能有心思坐在鸿雁楼喝茶。

都是开国功臣,安国公府做得就比宁远侯府聪明。

早早就交了兵权,留在京城,只专心经营京城这一块。

京城外有三个大营,第一大营人数十五万之多,就是由安国公总管。

安国公的嫡长子裴朗脑子不错,却不适合练武,跟着安国公的是嫡次子裴清。

宁远侯府,最有脑子的宁远侯在西北,最能打仗的陆大将军也在西北。

把个打仗还行的莽夫陆寒山留在侯府,教出个没有判断力优柔寡断,心比天高的世子陆辙。

要不是他调查过宁远侯心中只有西北军,并没有什么不臣之心,他拼死都不会跟宁远侯府结亲。

宁远侯是能调兵遣将,能做好西北的边防,叫敌人望而生畏。

但是他独独管不好侯府这些个糟心事。只要他爹还在,他就宁愿躲在西北。

跟二弟多挣点军功,只要京城的人不造反,军功能保一大家子命。

他不是没想过让自己的儿子陆辙到西北来,可是亲爹不同意。

可若无人接班,西北军早晚要拱手让人。

真不知道没有西北军,宁远侯府还有什么。

上次陆辙大婚,他回京,再次确认过,陆寒山还是不同意,陆辙自己也不愿意去西北。

所以他带走了次子,庶子便庶子吧,军功都是自己挣的,身份也可以自己给。

……

谢渊没有先说话,他们三个人,陆寒山肯定是最沉不住气的。

看得出来,他心里憋着事情,在马车上的时候,就想一吐为快了。

可惜了,谢渊那时候不想听,他把眼睛闭上了。

裴元明倒是睁大眼睛,竖着耳朵想听,他又不想说了。

这是他跟谢渊之间的恩怨,凭什么说给这小子听。

到了鸿雁楼,陆寒山看着谢渊灵活地抢了主位。

又用眼神暗示裴元明给他倒茶,简直是被这个人气到自闭。

他生气地把茶杯“啪”一声,放在桌上,以示不满。

谢渊:吹胡子瞪眼,说得就是这样。

裴元明:好戏就要开始,以前就听父亲说过,这两人之间有事。

他一直想知道,但是他们就是不肯说。今日,要是听到了,他回去就写在黄纸上烧给父亲。

已经入土的老安国公:你可真是个大孝子。

陆寒山道:“谢渊,你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裴元明:什么情况?这语气,这里面的事情还真是不小啊。

难怪父亲惦记了这么多年。

谢渊道:“我怎么对你了,我今年跟你十句话都没说上,背后也没说过你的坏话。更没害过你”

陆寒山道:“不是今年,是很多年了,你都不搭理我,难道还不过分吗?”

谢渊道:“哪里过分,你难道不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

忘了,你是个武将,读书少,可能真不知道!”

陆寒山:“你倒是是读书多,肯定知道负心多是读书人!”

谢渊道:“我知道啊!怎么你寄予厚望的嫡亲大孙子,又要纳妾了?

不对啊,他不是拜了勇毅侯门下,入了京郊第二大营了吗?

怎么难道不是去做武将,是去做文书的?那他勉强也能算是个读书人。

你生他的气,回去教训他就是了,跟我嚷嚷什么!我孙子可没这么混账,他们一个都还没成婚呢。”

陆寒山道:“关辙儿什么事?他媳妇怀孕了,纳妾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谢渊一脸鄙夷道:“世子夫人刚怀孕,他就急着纳妾。

如此急色重欲,不顾夫妻情分,你竟然觉得没错?

当初明明与我家织儿定亲,转头又要娶表妹。

费尽心思娶了,也算是个情种吧,如今看来,他不是痴情种,他是多情种啊。

我家织儿真是感谢他的不娶之恩。”

裴元明点头道:“我们安国公府也是万分感谢,便宜了我家那个臭小子。

有一说一,织儿旺夫,嫁进来不过半年之久,裴朗现在做事像模像样了,很是有担当。

以前做事有些糊涂,拎不清,现在好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