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往事如风(2 / 3)

加入书签

,每个月的俸禄也是由宫中发放至官府,官府再发放给他们这些官员。

喜欢娘娘娇柔妩媚,陛下夜不能寐请大家收藏:娘娘娇柔妩媚,陛下夜不能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足,但她依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因为家中长辈刚刚给自己订了一门亲事,对象正是隔壁青梅竹马的太府寺丞外室公子,赵忠和。

太府寺丞是正九品官员,比里正长高出几级,以婉娘家的背景,原本是高攀不上的。

但是这事儿巧就巧在,赵忠和的娘是小商户之女,从外地赶往京城做生意的路上,遇见了赵寺丞,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产下一子。

然而赵家的老太君坚决不允许商户女进门,在她看来,自家儿子是朝廷官员,怎么能娶个下九流进门?

就是做妾也不行!

所以赵忠和的娘只能做个外室,住在远离京城的郊外镇子上,与里正长家当了邻居。

但是赵老太君年事已高,总有死亡的一天,只要赵寺丞当家做主以后,就能把心仪的女子给带回家。

所以赵忠和的娘也没有怨言,外室就外室吧,她与赵寺丞无媒苟合,本就是有违世俗的行径。

而看在夫君的面子上,她对赵老太君这个长辈还是比较尊敬的,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带着孩子回府,而是安分地住在镇子上,尽心尽力养育着赵忠和。

婉娘对这个陌生的小公子很是好奇,又住在隔壁,便忍不住爬上墙头,朝正在院子里念书的赵忠和扔了个风筝,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一起来玩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两人相识于大庆八年,而先帝变法的时候是大庆十四年,小丫头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娘子,小哥儿长成了玉树临风的郎君。

赵忠和的娘看在眼里,却也从来不掺和儿子的感情。

她本身就是个大胆的女子,觉得人活一世,只要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那么赵忠和喜欢谁,想和谁成亲,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而她这个做娘的,只需要适时帮一把忙就好。

所以在婉娘及笄以后,她很快就请了媒人上门说亲,想将两个孩子的亲事给订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里正夫妻二人虽然对母子外室的身份有些不满意,但邻里之间相处了这么多年,他们也知道赵忠和确实是个难得的好男儿,于是半推半就地认同了亲事。

正好,太府寺丞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赵老太君寿终正寝,赵大人不多日就能把赵忠和母子接回府,为她们二人正名。

事情好像一直在顺利地发展着。

然而意外很快就发生了。

在京城的少男少女被搜刮一空以后,青楼很快供不应求,官府便将目光放在了郊外这些镇子上。

乡间儿女身体强壮,又位低言轻,将他们送去伺候难缠的主子,就算是闹出什么人命,也能很快压制下来,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巧合。

那天太府寺丞派人来接母子两人回府,给赵老太君的棺材磕头,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地入族谱。

临行之前,赵忠和拿出自己的玉佩,系在了婉娘的腰间,轻声细语地说道:“这是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花重金给我刻的平安玉佩。”

婉娘摸着玉佩上的温度,脸上弥漫起红晕,好像天边烂漫的云霞,温柔又甜蜜。

她小声说道:“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吧?”

“你把玉佩给了我,要是回府以后,赵大人问起它的去处,怎么办?”

赵忠和垂下眼睛,不敢再看心上人,说话也不由得磕巴起来:“怎么办……就,看着办呗。”

他扯着自己的衣摆,说道:“咱们是正经定了亲的,往后你就是我明媒正娶的妻,给个玉佩而已,我父亲不会说什么的。”

说完,两人正好对视了一眼,顿时像受了惊的兔子,又匆忙移开视线,反正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对面的人。

赵忠和的娘在门外与马夫说着话,眼看天色不早了,便对着屋内喊道:“阿和,走了,咱们去给老太太磕头。”

“哎,来了!”

赵忠和虽然嘴上答应,依依不舍地后退几步,却依旧不肯离开。

看他这样子,婉娘忍不住笑出了声,大着胆子上来牵住了未婚夫的手,声音却小得几不可闻:“快些回来,我等你。”

赵忠和眨了眨眼睛:“好,你等我。”

话虽是这么说,结果这一去,就成了天人永别。

就在赵忠和怀揣着期待,准备回府拜见大夫人,与兄弟姐妹相认的时候,官府突然派人上门,想要强行掳走婉娘。

里正夫妻二人将女儿死死地护在身后,怒斥道:“这天底下还有没有王法了?!”

“我家女儿是正经定了亲的姑娘,怎么能去那样的烟花之地!她的未婚夫就住在隔壁,你们这样做,也不怕天打雷劈!”

官府牢头冷笑一声道:“王法?”

“亏你还是个里正,却连宫里新颁布的法律都不知道。皇帝已经金口玉言下了命令,让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