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新行当(2 / 3)
走了出来:“知府和仵作已经来了吧?派人安排马车,朕要去查看尸体。”
只不过还不等赵忠和应声,从楼梯处走上来一名禁军,对着两人拱手说道:“启禀陛下,京中来了一封信件,是大长公主殿下差人快马寄过来的。”
秦瑞轩一愣,想不到二姐这时候寄信来做什么,于是伸手道:“信呢?给朕看看。“
说是信,其实更像是一小封包裹,并不是长途跋涉常用的书筒,而是被强行塞进了深褐色的函套里,用带有长公主印的蜡给封了起来。
秦瑞轩接了过去,把封蜡拆开,谁知那函纸只是一大张草纸折叠起来制成的,他捏着角落,信里顿时纷纷扬扬洒下来一大把银帖。
禁军连忙蹲下身子去捡,把它们收拢起来,重新交给陛下。
拿着手里这一打厚厚的银帖,秦瑞轩有些没弄懂这是什么意思:“大长公主府不过日子了?”
给他寄这么多钱干什么?
还是赵忠和眼尖,从银帖里面抽出一张黄纸:“陛下,这里有信。”
然而秦瑞轩定睛一看,立刻认了出来,这并不是二皇姐秦温竹的字迹,而是出自瑜妃———苏青青之手。
在王府的时候,这小女子日日缠着自己学字练字,她那手与自己如出一辙的横撇竖捺习惯,让人看了就记忆深刻,想不认识都难。
信上写着:
“问陛下安。昨日丞相家二小姐来宫中探望臣妾,带来了三十二万六千两的白银票子,说是自己的体己钱,用于支援豫州的瘟疫。”
“花二小姐其心之恳切,臣妾为之动容,不敢有任何隐瞒拖延之意,便立刻写下信件一封,与银帖一起寄出来。”
“大长公主殿下听闻此事,也多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作于相同的用处。”
字刚好写到了最后一行,秦瑞轩将手里的黄纸翻了个面,接着往下看。
“臣妾虽然位低身微,然而国难当前,凡我大昌子民都应出自己的一份力,所以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体己,与大长公主府、丞相府一起,共捐白银一百万两,作为支援。”
一百万两!
秦瑞轩抬头看向赵忠和,用下巴点了点他怀里的那打银帖,命令道:“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说完,他又将目光落回信件上,公事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私事了。
中间空了两行,是陛下此去惊险,皇后娘娘又困病在床,臣妾去往慈宁宫的次数难免多了起来,与太后娘娘一起,为帝后二人祈福。”
黄纸的空位有些不够了,苏青青的字便越写越小、越写越拥挤:“陛下千万注意自己的身体,牢记臣妾先前交代过的话,勤洗手勤更衣,如果您要去亲自查看无名尸体的情况,一定要记得戴好面巾……”
“皇后娘娘的身体也十分不好了,臣妾和昭君女官尽力照顾她,还望陛下尽快解决豫州之事,望瘟疫早日平息。”
“陛下。”
句号后面是浓浓的一团墨水,像是执笔人有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只能将思念凝固在这悬而未决的笔尖上,滴落在黄纸间。
“盼早归。臣妾与孩子在宫中静候陛下归来。”
秦瑞轩盯着最后几个小字看了好半天,直到赵忠和轻声开口道:“陛下,奴才数完了,一共一百万两整。”
“是否需要派人去邻近县城,将这些银帖兑换白银?还是直接购入新的药材和防护用具?”
听见这句话,秦瑞轩才回过神来:“你自己看着办。”
赵忠和有些讶异,按照陛下凡事亲力亲为的性子,居然没有认真交代这打银帖的去处。
想必是信件里说了些什么,以至于陛下失态了。
于是他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恭敬应声道:“是。”
虽然此次微服出访带了足够的银钱,但是太医们需要必须时刻与病人们同处一室,不光是药材,还有日常衣物等东西都需要随时更换。
所以哪怕秦瑞轩做足了准备,手里的资金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为这次的天灾人祸而迅速消减了下去。
这一百万两白银来得正正好,简直称得上一句雪中送炭。
他带着赵忠和离开了驿站,直奔瘟疫发病之地而去。
———————
明光宫内。
小兰温声说道:“娘娘,大公主府传来消息,信件已经送到了陛下的手中。”
苏青青端起手里的安胎药,先是一鼓作气将碗里的苦汁都吞了下去,然后强忍着作呕的生理反应,迅速从碟子里拿起几块蜜饯,囫囵压在了舌头
酸甜味儿逐渐压过了苦涩,她用力嚼了几下,直到鼻子里都闻见了杏子气息,才点头应声道:“本宫知道了。”
她如今已经坐胎七个月,又进入了新的危险期。
陛下不在宫中,她必须时刻警惕任何风吹草动,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导致孩子早产,她可没有那个信心,能够凭借自己保护孩子的安全。
兄长苏禹带着家中的母亲和祖母一同住进了皇帝赏下来的新宅子,只不过恰逢瘟疫之事,没能举办乔迁宴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