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长公主(2 / 3)
误,立刻前往偏殿交代陛下的命令。
赵忠和那边也在迅速排查凶手,凡是留在宫中借宿的官员及家眷都会对其进行依次审问,此次事件恶劣,必定要将所有涉事经过都调查个水落石出。
宫中一夜未眠。
——————
第二日。
赵忠和那边传来消息,昨晚在场的所有小姐身上都有瑜妃所赐的胭脂,况且除了王明珠以外,其他小姐都没有对其产生过敏反应,瑜妃的嫌疑算是暂时排除了。
而大庆殿这边也得出了结果,王家小姐果真是误食了水仙花,又与唇上的夹竹桃相互催化反应,两者便立刻发挥了毒性,将活生生的一个人直接置于了死地。
但是王夫人不接受这个结果。
没有找到凶手,她女儿就这样白白丢了命,任谁也不肯就此轻言放弃。
就在她与宫女们僵持之时,殿外传来了太监的禀报声———
大长公主回宫了!
大长公主秦温竹正是当今圣上的二姐,在其登基之前就已经与驸马一同进京,她的母妃身份低微,按照宫规,已经随着先帝的离世,前往皇家寺庙做了一名带发尼姑。
秦温竹没有四妹温宁那样的嫡公主出身,不想掺和到天子换代的更迭之中,于是一直待在京中的宅子里,大隐隐于市。
只不过今天是大年三十,大长公主得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不能再宅下去了,所以她和驸马一大早就动身回宫,还带了好几车见面礼,准备送给太后和各位宫妃。
秦瑞轩与苏青青早就回到养心殿更衣去了,大庆殿那边有赵忠和帮忙照看,皇帝可是放心得很。
只可怜赵大人一晚上都没能合眼,匆忙将昨晚留宿宫内的世家全部送出去以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大庆殿处理王家的事情———
当真是为天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武侯看了都恨不得为其编写《出师表二编》,以此来传颂赵忠和的美德。
而另一边,秦瑞轩在苏青青的帮助下艰难地穿上了中衣。
然而伤口已经开始隐隐作痛,疼得抬不起手臂了,他忍不住倒抽几口凉气,说道:“咱们去慈宁宫向太后请个安,再和二姐见个面,就回来休息吧。”
没办法,外袍肯定是穿不上了,苏青青只能从屏风上取来一件斗篷,将其仔细地给陛下披好,系上了束带,以保证寒风不会从缝隙里钻进去。
秦瑞轩低头看着小女人认真的模样,忍不住在她的发顶上落下一吻,温声问道:“昨晚是不是吓到你了?以后这样的事情直接交给皇后就好,先照顾自己的身子才是正事。”
闻言,苏青青在心里暗自诉苦道:你以为我想上赶着趟浑水吗?
还不是你这尊大佛受了伤,大庆殿那边又一直派人来催,她只好充当陛下的眼线,跟着宫女过去处理事。
只是她如今手里的权势还是不够唬人,王家胆大包天,连皇后的话都敢不听,见到陛下以后才终于缓和了态度,允许入殓师给王明珠收拾遗容。
否则以王夫人的架势,若是秦瑞轩不出面,只怕众人一晚上都要与王小姐的尸首共处一室,不得安宁。
所以归根结底,苏青青还是得掌权,而且不能只掌后宫的劝,她必须参与到朝廷政事中去,在朝臣面前立下自己的威信才行。
王家地位并不算高,并且王夫人连诰命都没有,也丝毫不惧皇后的身份,与她对着干,说明朝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完全忠于秦瑞轩。
如此根基不稳的结果,就是任何人都没有把皇族放在眼里,听令于秦瑞轩也只是因为他如今处于皇帝的位置上,而不是忠于他本人。
如今的局势和去年皇子夺位的时候又大不相同了。
现在的新帝没有继承人,东宫之位悬而不决,早先支持三皇子的人已经动摇了心态,开始对着秦瑞轩吹毛求疵起来。
更别说京城物价动荡,名门望族们已经闻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没得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他们甚至幻想若是当初的先太子成功登基,现在的大昌朝会不会更繁荣一些?
会不会已经造就出一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盛世?
见苏青青不说话,秦瑞轩还以为她是累着了,于是也不再多言,带着她离开了养心殿,坐上轿子往慈宁宫的方向赶去。
半刻之后,轿子停在了宫门处。
大长公主多年未归,如今怀上了孩子,驸马终于找到理由把她劝回了京城,两人也能好生在宫中住上一段时间,用于安顿生息。
两人还没走进正殿,便听见里面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太后娘娘虽然是秦瑞轩的生母,但由于先帝的子嗣稀薄,宫中日子又太过无聊,所以妃子们都很是疼爱皇子皇女,秦温竹作为顺王后面的第一位公主,也首当其冲地得到了大家的疼爱。
此时她正靠在软垫上,绘声绘色地给慈宁宫众人描述着京城之外的见闻,伴随着路上遇到的各种趣事,把太后逗得合不拢嘴,笑得几乎要仰倒在主位上。
“还有呢还有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