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只要他想,他想写什么便能写出什么(2 / 3)

加入书签

里的不满倒是也少了许多。

    不过真要说的话,巴尔扎克并非是对屠格涅夫感到不满,而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神秘俄国作家感到不满,至于为什么,简单来说,因为债台高筑的缘故,巴尔扎克总是嫉妒比自己更走运的家,无论是谁,他的内心都可谓是充满了痛苦。

    至于债台高筑的原因,除了大手大脚以外,那自然就是巴尔扎克老师有钱了就喜欢创点小业、办点小厂、种点小菠萝、办点小杂志以及收藏点小古董

    一来二去之下,巴尔扎克那也真是活生生把自己给创死了。

    若不是为了还创业的这点债疯狂写稿,巴尔扎克指不定还能再多活两年。

    而为了写稿还债,巴尔扎克早年的时候其实什么都写过,下作的情色稿子也不例外,即便是到了1840年之后,巴尔扎克又一次被债务给逼急了,由于他一时间凑不出足够的钱,那也是灵机一动,先是找出版商签下一项报酬丰厚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则是要求他提供两篇长篇文章。

    然后呢?巴尔扎克把这两篇文章分包给要价更低的两位写手关键是有一位枪手还未能按时完成。

    只能说,巴尔扎克老师这辈子有时候活得还挺幽默的。

    倘若米哈伊尔见到了巴尔扎克,他首先肯定还是瞻仰一下这位文学上的巨人,紧接着米哈伊尔其实还挺想问问巴尔扎克老师的生意经以及如何品鉴古董,然后估计巴尔扎克还能自信满满地给米哈伊尔讲上一大堆

    只不过现在的话,巴尔扎克对远在俄国的米哈伊尔确实很是嫉妒,毕竟像《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近来大热的他当然有听说过乃至看过,也自然能大致估算出这部作品能给作者带来多少收益。

    所以说

    这合理吗?!

    我这猛喝咖啡、拼了命的写稿,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才有如今的地位,结果你一个外国的年轻人起点上来就这么高?!还没有债务!

    而且在传闻中更是潇洒的一塌糊涂,什么巧戏沙皇,贵族夫人小姐那里来去自如,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对于人至中年还一屁股债的巴尔扎克来说,所有这些东西他光是听听血压就开始飙升,对米哈伊尔没有好感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就算真的从文学的审美上来说的话,巴尔扎克确实不喜欢太过通俗和迎合市场的,就像他认为大仲马的过度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以至于牺牲了社会批判的深度。

    在他看来,应是社会病理学报告,而非娱乐消费品。

    一念至此,巴尔扎克在同屠格涅夫聊了一阵后,也是颇为直接地表达了对那位名为米哈伊尔的作家的看法:

    “我得承认,当我看到那篇法语写的《项链》以及翻译过来的那些俄国短篇的时候,我完全震惊了。在这之前,我几乎认为俄国不存在文学,当然,我也并未过多关注这件事。但我确实在那些中看到了俄国文学的闪耀之处。

    可是现在呢?正在连载的这部长篇又是怎么回事呢?充满了荒唐、离奇的想法,为了情节上的曲折已经完全看不到此前那些当中的珍贵的东西了,莫非那位俄国作家已经止步不前,只能写写现在这样的了?”

    “尊敬的先生。”

    面对巴尔扎克既有实话又有点嫉妒的激动话语,屠格涅夫努力回忆了一下之后,便试图还原米哈伊尔曾经说过的话:“他说这些作品也有它们的价值所在,而且只要他想,他想写什么便能写出什么。”

    假如听到了这句话的米哈伊尔:“?”

    我没说过

    可惜米哈伊尔是听不到了,但此时此刻的巴尔扎克却是听得清清楚。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