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o章 利剑与种子(1 / 3)

加入书签

李青源沉吟片刻,决然道:“既如此,我岳阳书院绝不能坐视!

沈先生,你之前随白鹿书院洪教授门下,虽非我岳阳书院教员,然四大书院同气连枝,今日,李某便代岳阳书院,正式将‘明理堂’纳入书院外门分支记录在册!”

此言一出,沈墨浑身剧震,难以置信地看着李青源。

此地归岳阳书院管辖区域,明理堂纳入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阳书院体系,哪怕只是最外围的记录,也意味着明理堂从此有了正式的名分,受书院气运庇佑,更是一种无形的震慑!

这对西漠佛门而言,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动明理堂,便是与岳阳书院正面为敌!

“李教授!

这……沈某何德何能……”

沈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青源摆手打断他:“沈先生不必过谦。

理之所在,不以修为高低论。

你之作为,当得起!”

他顿了顿,继续道,“不仅如此,我需为你点燃‘魂灯’。”

“魂灯?”

沈墨一愣。

他知道这是大宗门为核心弟子或重要人物留下的本命灯火,一旦熄灭便知其人遭遇不测,且能隐约感知方位。

可他仅是先天境……

“正是。”

李青源郑重道,“你之安危,如今已非一人之事,关乎此地孩童性命,更关乎此地儒道星火能否存续。

点燃魂灯,置于书院秘阁,若你遇险,书院方能及时知晓,设法救援。

此乃非常时期之非常手段,沈先生切勿推辞。”

沈墨深知其中利害,不再多言,深深一揖:“如此,沈墨拜谢书院,拜谢教授!

定不负所托!”

次日,李青源亲自主持仪式。

在修缮一新的明理堂内,摆上了至圣先师的牌位。

李青源从袖中取出一方古朴的玉印,正是代表岳阳书院的印章,郑重地盖在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书上,文书内容便是记录明理堂为岳阳书院外门分支,主事人沈墨。

沈墨见状,神情一肃,立刻转身面向堂内略显不安的孩子们,声音传遍每个角落:“孩子们,肃静,整冠,敛衽!”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却格外懂事,闻言立刻停止了低语和骚动,一个个努力挺直小小的腰板,伸出小手认真整理着自己浆洗干净的衣衫,拍去可能沾上的尘土。

连最调皮的石蛋,也学着沈墨的样子,一脸严肃地抚平衣角。

阿莲则细心地帮身边更小的孩子理好散乱的头。

沈墨目光扫过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今日,李教授代表岳阳书院,为我明理堂请来至圣先师牌位!

自此,我等所学所行,皆有源流,皆有依归!

至圣先师,乃我等读书人万世师表,其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今日,我等便以最虔诚之心,拜谒先师,铭记教诲!”

说罢,沈墨率先转身,面向那方崭新的牌位,整理衣冠,深深一揖到地,朗声道:“后学末进沈墨,率明理堂众蒙童,恭迎至圣先师!

愿先师英灵庇佑,使我等明心见性,笃志力学,不负圣贤之道!”

孩子们在沈墨的示范下,也纷纷模仿,虽然动作稚嫩,甚至有些歪歪扭扭,但每个孩子都努力将自己的小身子弯下去,石蛋憋着一口气,小脸涨得通红,一揖到底,生怕不够恭敬,就连那几个最小的孩子,也被气氛感染,由稍大的孩子帮着,笨拙地行礼。

整个明理堂内,鸦雀无声,只有衣衫摩擦的细微声响和孩子们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也照亮了牌位上“至圣先师”

四个古篆大字,仿佛有莫名的光辉流转。

沈墨直起身,目光扫过孩子们,继续沉声道:“跟我念——‘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孩子们用清脆而整齐的童音跟着诵读,虽然未必完全理解其中深意,但那古老的箴言伴随着庄严的仪式,已悄然印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诵读声在堂内回荡,每一次躬身,每一次诵读,都仿佛是一次洗礼。

李青源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他看得出,沈墨并非仅仅在走形式,而是在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为这些孩子奠定精神的基石,塑造对知识和道义的敬畏之心。

这种扎根于日常、融入血脉的传承,远比单纯的力量威慑更为持久。

参拜仪式结束,孩子们依旧肃立,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沈墨和那块神圣的牌位,眼神中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归属感。

沈墨这才转向李青源,深深一拜:“多谢李教授,为我等请来先师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