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鹤岗市《南山区》(2 / 4)

加入书签

。长期的煤炭开采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更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文化——矿区内的老机床、矿工宿舍、运煤铁路等遗存,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矿工号子”“煤矿安全歌”等口头文化,记录了矿工的工作与生活,如今通过社区文化站与展览,得以保存与传承。

除工业文化外,南山区的民俗文化植根于东北民间传统,又融入了工矿社区的特色。春节期间的“扭秧歌”“贴春联”活动中,秧歌队会加入矿工形象的道具;元宵节的“猜灯谜”活动,谜题多与煤炭开采、工业术语相关,既保留了传统民俗的趣味性,又凸显了地域特色。近年来,南山区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让传统民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活力。

三、历史人物与文化遗址

南山区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多位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代表性人物;区域内的文化遗址虽以工业遗存为主,却承载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记忆,成为了解本地历史的重要窗口。

1.历史人物:扎根基层的榜样力量

-袁延义:自幼患有脊髓灰质炎,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先是学习医疗知识,开办心心健康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被大家亲切称为“袁大夫”;后来发现社区内部分孩子学习困难,又创办心心家教学校,免费为困难家庭孩子辅导功课,从“大夫”转型为“校长”。凭借对社区的贡献,袁延义当选鹤岗市南山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始终关注残疾人事业与教育公平,用行动诠释了“身残志坚”的精神。

-潘英华:作为南山区法院的一名法官,潘英华扎根民事审判工作一线25年,始终坚守司法公正的原则。她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3500多件,调解率达90%以上,承办的案件无一重审改判、无超审限、无上访缠诉,用专业与耐心化解了大量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她曾获“全市法院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是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2.文化遗址:工业遗存中的历史印记

南山区的文化遗址以煤炭工业遗存为核心,虽无古代历史遗址,却有着鲜明的近代工业特色,主要包括:

-南山煤矿老井口遗址:位于南山区中部,是南山矿早期开采的重要井口之一,如今井口设施已停止使用,但保留了绞车、铁轨等设备,成为展示煤炭开采历史的“露天博物馆”。遗址旁设有文字说明牌,详细介绍了南山矿的开采年限、产量及对鹤岗市经济的贡献,吸引市民与游客了解本地工业起源。

-老旧矿工宿舍建筑群:分布在铁东、富力等街道,多为20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的红砖楼房,建筑风格简洁实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工矿宿舍特征。部分建筑群经过修缮,保留了原始外观,内部改造为“矿工生活纪念馆”,展示当年矿工使用的生活用品、工作工具,还原了矿工家庭的生活场景,成为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必游景点与宗教场所

南山区虽无名山大川,却凭借工业转型中的创意改造与宗教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区域内的宗教场所则以佛教寺庙为主,兼具宗教功能与文化景观价值。

1.必游景点:工业风与自然感的融合

-南山南星空露营地:该营地的前身是煤矿棚户区的荒丘之地,经过生态修复与创意改造,成为南山区最受欢迎的休闲旅游点之一。营地内设有15顶白色帐篷与8套膜结构天幕,满足游客露营、野餐需求;800平方米的木栈道串联起各个区域,5座“草帽凉亭”提供休憩空间,夜晚“星空瓶”景观灯点亮后,营造出浪漫的氛围。营地特别保留了工业元素——网红大树上的“眼睛灯”复刻了矿工安全帽灯的造型,矿工雕塑还原了采矿场景,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本地工业记忆。如今,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外地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九州商圈工业文化街区:依托六号街道九州商圈打造,是南山区“商业+文化”融合发展的代表。街区在保留原有商铺的基础上,新增了工业主题雕塑、老照片墙等景观——街道两侧的墙壁上,绘制了从煤炭开采到城市转型的系列壁画;路灯设计成矿灯造型,地面镶嵌着刻有工业术语的石板。此外,街区内定期举办“工业文创市集”,售卖矿工形象玩偶、煤炭主题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既激活了商业活力,也传播了工业文化。

2.宗教场所:静谧中的文化沉淀

-普陀山宗教文化风景区(北普陀寺):位于鹤岗市南郊的鹿林山上,因供奉中国五方普陀中的北普陀观音而得名,是黑龙江省东部知名的佛教文化景区。景区占地128公顷,依山傍水而建,平均海拔200.13米,自然环境清幽。景区内核心建筑为北普陀寺,始建于1996年,占地9200平方米,历经多年建设,已形成完整的寺庙建筑群,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地藏庙、观音庙等。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佛像庄严肃穆,殿内梁柱雕刻精美;藏经楼收藏各类佛教典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