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长治市《武乡县》(5 / 6)

加入书签

p>

真如寺位于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修缮,现存建筑以元代为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大雄宝殿是真如寺的核心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拱疏朗,梁架简洁,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供奉着三世佛及弟子、胁侍等泥塑像,佛像造型端庄,神态安详,衣纹流畅,是元代彩塑艺术的珍品。真如寺内还保存着许多碑刻和经幢,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历史遗址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位于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1939年10月-1940年6月,八路军总部曾驻扎在此。旧址现存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以及总部会议室、作战室、机要室等建筑。这些建筑均为普通的农家院落,土坯墙、灰瓦顶,朴实无华,但就是在这些简陋的房屋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们指挥了一系列重要的战斗和战役,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决策。院内的枣树是当年朱德总司令亲手栽种的,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旧址内还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等,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八路军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砖壁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

砖壁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位于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的重要驻扎地之一。1940年,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将领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旧址现存总部旧址、北方局旧址、彭总住室、左权住室等建筑,以及防空洞、蓄水池等设施。这些建筑和设施见证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八路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旧址内还设有百团大战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物和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重大意义,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民俗风情

武乡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仪式。

春节期间,除了社火表演,武乡县还有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传统习俗。春联的内容多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字体工整,对仗工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灯笼则象征着团圆和吉祥,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将大街小巷装点得格外喜庆。包饺子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其乐融融。在包饺子时,还会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

武乡县的婚俗也独具特色。婚前有提亲、订亲等环节,双方家长通过媒人沟通,确定婚事。婚礼当天,新郎要前往新娘家迎亲,迎亲队伍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新娘出嫁时,要穿上传统的嫁衣,头戴凤冠,盖上红盖头,由兄长背出家门,坐上花轿。到达新郎家后,要举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仪式,随后进入洞房。婚礼过程中,还有闹洞房等习俗,亲朋好友会以各种有趣的方式逗乐新人,增添婚礼的欢乐气氛。

武乡县的民间手工艺也十分发达,除了前文提到的剪纸、刺绣外,还有面塑、木雕等。面塑艺人用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通过揉、捏、搓、剪等手法,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和花卉造型,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木雕艺人则利用当地的木材,雕刻出精美的家具、门窗和装饰品,雕刻图案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刀法细腻,工艺精湛。

特色美食

武乡县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浓郁的地方风味。

武乡小米饭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武乡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用武乡小米煮成的小米饭,口感醇厚,香甜可口,香气四溢。小米饭可以搭配各种菜肴食用,如土豆丝、酸菜等,也可以加入红枣、红豆等食材,煮成香甜的八宝粥,是武乡人民餐桌上的常客。

枣糕也是武乡县的传统美食。它以糯米粉、红枣为主要原料,将糯米粉和红枣层层铺叠,放入蒸笼蒸熟。蒸好的枣糕色泽红润,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既有糯米的清香,又有红枣的甘甜,是当地人喜爱的点心之一,尤其在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等场合,枣糕更是必不可少。

抿尖是武乡县的一种特色面食。它是用特制的抿尖床将豆面或白面抿成细长的面条,放入锅中煮熟。抿尖口感爽滑,营养丰富,食用时可以搭配各种卤汁和配菜,如西红柿卤、炸酱、黄瓜丝、豆芽等,味道鲜美,深受当地人喜爱。

武乡灌肠是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它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经过和面、摊制、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灌肠色泽灰白,口感筋道,食用时可以切成小块,加入辣椒油、醋、蒜泥等调料凉拌,味道酸辣可口,十分开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