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长治市《上党区》(2 / 4)

加入书签

之一,种植了大量的连翘、柴胡、黄芩、党参等中药材。东和乡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东和乡还积极探索中药材的深加工,提高了中药材的附加值。例如,东和乡的一些企业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东和乡还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中药材种植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些以中药材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上党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曾在此“尝百草、识五谷、教农耕”,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这里也因此被誉为“炎帝故里”。

夏时,县境谓潞,属冀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上党郡。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壶关县属上党郡。魏晋南北朝,仍称壶关县,属上党郡。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置上党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潞安)存县,直属冀宁道。1949年5月,属山西省长治专区。10月,属山西省长治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7月,长治、潞城两县合并,置潞安县,属山西省长治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9月,撤潞安县,并入长治市。1983年9月,属长治市。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山西省撤销长治县,设立长治市上党区,以原长治县的行政区域为上党区的行政区域,2018年11月23日,长治市上党区正式挂牌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上党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明清时期,潞商开创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辉煌,他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潞商文化也成为上党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上党区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潞安鼓书、上党梆子、干板秧歌、黎都花灯、黎都旺火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上党区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

潞安鼓书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者手持鼓板,边说边唱,以生动的故事和独特的唱腔吸引观众。上党梆子则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其唱腔高亢激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干板秧歌以其独特的节奏和表演形式,展现了上党地区的民俗风情。黎都花灯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每逢节日,人们都会悬挂花灯,增添节日气氛。黎都旺火则是在春节等重要节日时,人们用煤炭垒成塔状,点燃后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

三、历史人物

上党区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冯奉世:西汉时期着名将领,他出身于上党区的一个军事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军事教育。冯奉世一生征战沙场,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曾多次出使西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多次危机,维护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一次出使大宛的任务中,他率领汉军击败了莎车国的叛乱,威震西域,被汉元帝封为关内侯。冯奉世的军事成就和爱国精神,成为了上党区人民的骄傲,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苗晋卿:唐朝时期的宰相,他出生于上党区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众。苗晋卿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远见卓识,他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多次担任重要官职,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唐玄宗时期,他曾担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工作,他公正廉洁,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官员,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安史之乱期间,苗晋卿积极参与平叛工作,为唐朝的复兴出谋划策。他的政治智慧和忠诚精神,赢得了朝廷和百姓的赞誉。

四、必游景点

上党区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天下都城隍庙:相传为两千多年前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敕封始建,现存主建筑群仍保留原有格局,保存完好。这座城隍庙与其他城隍庙不同,它远离城乡,矗立在雄山西侧的天子岭上,被尊称“天下都城隍”,独享尊荣,独此一例。天下都城隍庙的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庙内供奉着城隍爷等众多神像,香火旺盛。这里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宝库,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宗教文化。

-八义窑址博物馆:八义窑址是中国古代陶瓷窑址之一,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八义红绿彩瓷器,这些瓷器色彩鲜艳,造型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八义窑址博物馆展示了八义窑的历史变迁、制瓷工艺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魅力。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看到从八义窑址出土的各种瓷器,如碗、盘、壶、罐等,这些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玉皇观五凤楼:是上党区的标志性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