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6章 意想不到的人(2 / 4)
深深的埋在了沙滩下。
此刻刘东身上穿的是Y南海军的夏常服,军衔是少尉。华国的北方此刻秋意正浓,而Y南靠近赤道,全年都是夏季,气候十分炎热。
刘东收拾好一切后反倒不急了。他仰面躺在一把塑料躺椅上,双手枕在脑后,望着逐渐泛白的天空。海风带着咸腥味拂过脸颊,远处传来早潮轻拍沙滩的声响。
天光渐亮,沙滩上开始有了动静。几个晨跑的游客踩着细沙从远处经过,卖椰子的摊主推着小车吱呀呀地挪到惯常的位置。更远处,度假村的清洁工正慢悠悠地拖着网兜清理夜潮冲上来的海藻。
刘东眯着眼,像任何一个慵懒的度假者那样打了个哈欠。直到阳光变得刺眼,他才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细沙。
沿着沙滩走了百来米,拐进一条椰林掩映的小路,路边支着几张矮桌,几个当地人正就着热腾腾的米粉吃着法棍。刘东挑了张角落的桌子坐下,用略带口音的Y南语要了份牛肉河粉和法棍馅饼。
老板娘麻利地端上食物,刘东慢条斯理地掰开一次性筷子,搅动着碗里的米粉。
热汤的雾气模糊了他的面容,他一边吃一边用余光扫视四周——斜对面两个渔民打扮的男人正讨论昨晚的渔获,隔壁桌的欧洲游客笨拙地用筷子夹着春卷,更远处,一个穿制服的保安正站在摩托车旁擦拭着上面的灰尘。
没有人多看他一眼。
刘东喝完最后一口法棍,掏出几张皱巴巴的越南盾压在杯底。起身时,他顺手从报摊拿了份当天的《青年报》,头版赫然印着某位高层视察金兰湾的新闻。他嘴角微微扬起,把报纸夹在腋下,朝火车站晃悠着走去。
芽庄是Y南南部的文化旅游中心,又毗邻天然良港金兰湾,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非常多。
前些年北方战火纷飞,但Y南地理位置南北纵横,十分狭长。打仗的事对南方丝毫没有影响,依旧是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芽庄距离金兰湾有六十多公里,设有火车站和汽车站。而这一带的海岸平缓,沙滩绵软,建有很多的度假村,欧洲人特别喜欢来这里旅游。
刘东夹着报纸,慢悠悠地踱进芽庄火车站。站内人流混杂,背着大包小包的欧美游客、挑着扁担的本地小贩、三三两两穿草绿色制服的军人,都在斑驳的石灰墙下穿梭。
他买了张最便宜的硬座票,在月台长椅上摊开报纸,恰好遮住斜前方悬挂的“警惕敌特破坏“标语。
火车汽笛声响起时,两个挎着AK式冲锋枪的士兵与他擦肩而过,枪管上还沾着泥点。
刘东侧身让路,顺势将报纸翻到国际版,头条正报道着柬埔寨局势。车厢里弥漫着鱼露和汗酸味,他挤进靠窗的座位,邻座是个打瞌睡的老农,竹筐里的活鸭不时发出扑棱声。
列车沿着海岸线向南爬行,穿隧道时玻璃窗映出对面士兵的面孔——年轻得像是刚剃掉胡茬,正专心致志地用铅笔刀削着芒果。
刘东摸出一包经过烟摊时买的555香烟,在查票员路过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戴红袖章的中年人弯腰帮他捡起顺手递给他,便再没多看一眼。
由于是短线慢车,逢站必停,六十多公里硬是跑出两个多小时。
金兰湾的轮廓在阳光中浮现时,广播里播放起激昂的军乐。站台上堆满印着俄文的木箱,几个老毛子水兵靠着箱子抽烟。
刘东把报纸留在座位上,下车时与换防的士兵逆向而行,草绿色的人流中,他那件海军制服就像沙滩上最普通的贝壳。
金兰湾的军港外围,是一片嘈杂而热闹的市井景象。
刘东随着人流走出车站,迎面便是挤满摊贩的街道。空气中混杂着烤肉的焦香、柴油的刺鼻味,以及海风特有的咸腥。
沿街的木板房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招牌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俄文和Y南文——“修理手表”、“兑换卢布”、“正宗伏特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