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成果很好,变数很大(2 / 4)
得更远!要让中药材、绿色制造、生态旅游这些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要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让我们的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我们的乡村更美、更宜居!”
“要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让‘困难群众清零’成为常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青峰县的每一个角落!”
郑仪的目光如同火炬,扫过全场:
“乡亲们!同志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让我们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拿出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实的努力,把青峰县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有没有信心?!”
“有——!”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带着滚烫的温度,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秋日的晴空都点燃!
表彰大会的热浪尚未完全散去,县委大院里的喧嚣渐渐沉淀,空气中还残留着鞭炮的硝烟味和人群散去的温热气息。
郑仪送走最后一批前来道贺的乡镇干部,脸上的笑容还未完全敛去,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靖便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种不同于大会上的、更为私密的笑容。
“郑书记,辛苦了!走,找个安静地方,徐省长特意让我带几句话给你。”
郑仪心头微动,面上依旧沉稳:
“李主任请。”
两人没有回办公室,而是沿着县委大院后侧一条僻静的林荫道缓步而行。
深秋的梧桐叶金黄灿烂,在午后的阳光下铺了一地碎金,踩上去沙沙作响,更衬得四周一片静谧。
“青峰这一仗,打得漂亮!”
李靖开门见山,语气真诚。
“徐省长在省里看了验收报告和大会简报,非常高兴,连说了三个‘好’字!‘青峰模式’算是彻底立住了,成了全省标杆!”
“都是省委省政府领导有方,徐省长亲自点题、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郑仪谦逊回应,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铺满落叶的小径。
“该做的事,做到这个份上,就是大本事!”
李靖拍了拍郑仪的肩膀,话锋却极其自然地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不过啊,郑仪,树大招风。青峰这一炮太响,你这位‘操盘手’,现在可是全省瞩目的焦点。”
他停下脚步,侧身看着郑仪,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深意。
“省里……有些风声了。”
郑仪的心微微一沉,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只是脚步也随之停下,做出倾听的姿态。
“风声?”
他语气平静。
“嗯。”
李靖点点头,目光扫过四周,确认无人,才用更低的声音道:
“有领导提出来,像你这样有思路、有魄力、有实绩的年轻干部,放在一个县里,舞台还是小了。应该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顿了顿,观察着郑仪的反应,见对方依旧沉静,才继续道:
“初步的意向……可能是省发改委,或者省农业农村厅,一个实权副厅的位置。甚至……有风声说,可能直接进省政府办公厅,给某位副省长当助手,起点更高。”
调走?
而且是直接调离青峰?去省里?
在这个“青峰模式”刚刚落地生根、乡村振兴的宏大篇章才翻开第一页的关键时刻?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郑仪的脚底窜起,直冲头顶。他感觉深秋午后的阳光似乎都失去了温度。
但他没有失态。
多年的历练,早已将他的情绪淬炼得如同深潭之水,表面难起波澜。
“李主任,”
郑仪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
“这是组织上的考虑,我坚决服从安排。”
“服从安排是必须的。”
李靖似乎很满意郑仪的反应,语气更加推心置腹。
“但作为前辈,我得提醒你,这事……没那么简单。”
他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耳语:
“青峰现在是什么?是徐省长亲自抓的点!是全省的标杆!‘青峰模式’刚验收通过,正是需要你这位‘创始人’坐镇,深化拓展、巩固成果、打造样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把你调走,往轻了说,是急功近利,想摘现成的桃子;往重了说……”
李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那就是有人不想看到‘青峰模式’真正做大做强!不想看到你郑仪在青峰扎下根,长成参天大树!想趁你根基未稳,羽翼未丰,把你连根拔起,挪到一个看似光鲜、实则可能被架空的‘高位’上去!”
“架空”两个字,李靖咬得格外重。
“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听起来位高权重,但里面盘根错节,一个空降的副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