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偶遇(2 / 3)

加入书签

他能感觉到眼前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无形的气场,说话也便带了几分谨慎。

“哦?财政局……”

赵玉春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旋即化为温和的笑意。

“那可是个要紧的地方,管着钱袋子呢。办事顺利吧?”

“有点难度,都是些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协调起来比较费劲。”

郑仪语气平静,没有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历史遗留?”

赵玉春似乎来了兴趣,他微微侧身,示意孙子去旁边的石墩上坐会儿等,自己则靠近了郑仪一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沧桑感:

“这老问题啊,就像这城市里老旧的管道,表面看不出什么,没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没有顶着压力也要干的决心,难!”

他的话意有所指,看似在评价“老问题”,却又像是一种点拨,或者说……试探?

郑仪心中警铃微作,眼前这老人的见识和用词,绝非常人。

他不动声色地回应:

“您说得对。问题再难,总得有人去碰,去解决。有些硬骨头,总得有人去啃。尤其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

他特意提到了“老百姓”。

“老百姓……”

赵玉春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深了些,目光投向那拥挤嘈杂的人群,又落回郑仪脸上,带着一种深沉难辨的意味:

“老百姓好啊。他们最朴实,也最实在。谁给他们带来实在的好处,他们就记着谁的好。哪怕这好处,是经过一番阵痛得来的。”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什么。

“但也最善忘。”

赵玉春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苍凉。

“风波起时,群情激愤,一点火星就能燎原;风波过后,尘埃落定,那些喧嚣和疼痛,又能记得多久?最终留下的,或许就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他看向郑仪,眼神复杂:

“就像你现在在做的……柳树洼也好,清水河也罢,真把那些沉疴解决了,老百姓得了实惠,自然会念你的好。可这过程中的惊涛骇浪,那些被触动了的盘根错节的反噬……值吗?”

这已经不仅仅是闲聊了!

郑仪心中的警惕瞬间提到了顶点!

柳树洼?清水河?这些核心机密项目的名字,他刚才只是笼统地提了一句“历史遗留问题”,这老人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还点出了具体名字?

而且,这语气,这视角,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

郑仪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起来,他仔细地、毫不掩饰地审视着眼前的老人。

灰布夹袄,朴素,干净,但袖口和领口磨损的痕迹透出一种刻意的低调。

气度沉静,目光深邃,言语间隐含着洞察力和对权力运行的熟稔。

一个名字如同闪电般劈入郑仪的脑海——赵玉春!

江州市前任市委书记!那个在省里人脉深厚、据说至今仍能左右江州局势的老人!

所有之前看似偶然的相遇、看似温和的对话,瞬间都蒙上了一层刻意的阴翳。

郑仪的心沉了下去,一股寒意悄然升起。他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淡然的微笑:

“值不值,不是看一时的风波得失,更不该用老百姓是否‘记得住’来衡量。”

郑仪的声音清晰而平静,一字一句,清晰地传入赵玉春耳中:

“那些沉积了几十年的问题,就像大山一样压在老百姓身上。我们坐在这个位置上,领了这份责任,看见了,知道了,就不能再装作看不见、不知道!”

“惊涛骇浪?盘根错节?”

郑仪直视着赵玉春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带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不畏强权的锋芒:

“再大的风浪,也比不上老百姓长年累月喘不过气的沉重!再深的根基,也敌不过为百姓讨个公道、求个明白的决心!”

“这路,既然认准了,就没什么值不值!只有该不该!”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那安静坐在石墩上、正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们的孩子:

“我们这一辈人扛下这些事,解决掉这些‘沉疴’,或许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长大的时候,不用再问‘值不值’这种问题。”

掷地有声!

没有丝毫退缩!

赵玉春脸上的温和笑意终于凝固了,那双阅尽沧桑的眸子里,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丝惊诧。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看着他眼中那毫不作伪的、纯粹的、甚至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光芒,那光芒是如此炽热,竟让他心底深处某个冰冷的地方,感到了一丝刺痛。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身边孙子的手,声音却依旧保持着平稳:

“好志气。”

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

他低下头,看着懵懂的孙子,轻声问道:

“毛毛,你长大想做什么?”

小男孩仰着头,看了看郑仪,又看了看爷爷,脆生生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