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o章 玉印定终身此子将来(3 / 3)

加入书签

>

“给小怀瑾吧。”

徐永康将笔轻轻放在孩子襁褓旁边的红绒布上。

“算是师公的一点心意。”

“不求他将来也走笔头这条路。

只盼他如这笔一般,沉得下去,经得起磨砺,落笔时自有章法,书写时心怀坦荡。”

客厅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礼物的份量,这是一个学者泰斗最珍视的伙伴,一份精神的传承。

郑仪心头激荡,喉头滚动,郑重地替儿子收下:

“谢谢老师!

怀瑾他……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许!”

王振国在一旁静静看着,眼中也带着赞许和感怀。

此刻,他放下手中的茶杯,也从自己深灰色羊绒大衣的内袋里,掏出一个古朴雅致的紫檀木小方盒。

盒子不过巴掌大小,通体紫黑,木质纹理细密如丝,散着淡淡的、沉静的幽香。

王振国拇指轻轻一按,盒子精巧的铜扣应声弹开。

盒内铺着明黄色的绒衬,中央稳稳嵌着一方小小的印章。

那印章石质温润细腻,色泽红白交融,犹如流霞堆雪。

印纽雕刻成一只昂蹲踞的瑞兽貔貅,造型古拙雄浑,线条流畅,充满了威仪与祥瑞之气。

印面则用朱砂精心刻着两个古朴典雅的篆字。

守正。

王振国没有立刻递出,而是用宽厚温暖的手掌握住印章,感受着那方寸间的温凉与重量。

他看向郑仪,眼神深邃而凝重:

“郑仪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总得给小辈留下点念想。”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徐老给了‘笔’,我就给一方‘印’吧。”

“这方‘守正’,算不上多贵重,我用了很多年。

用它盖过的章,批过的文,希望能给这孩子添几分正气,也……提醒你这个当爹的。”

王振国的目光扫过那支放在红布上的旧钢笔,最终定格在郑仪脸上,语重心长:

“笔是书写,印是落定。

笔下有万般锦绣,若无印信,便成空谈。

印下是千钧重责,若无笔之清明指引,亦会失之偏颇。”

“笔印相合,权责相配,方为……正道。”

“给怀瑾收着。”

王振国将紫檀木盒盖上,连同那方沉甸甸的“守正”

印,一起放在了那支旧钢笔旁边。

红绒布上,旧钢笔古朴内敛,紫檀印盒厚重庄严。

一静一动,一文一印。

它们静静地躺在一起,仿佛两个时代的交接,两份沉甸甸的嘱托汇聚在了这个刚刚满月的孩子身上。

郑仪看着眼前这来自两位巨擘的、意义非凡的礼物,只觉得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万钧。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郑重地捧起那方印盒,沉声道:

“王部长,您的话,郑仪铭记在心!

这支笔,这方印,是给怀瑾的护身符,更是给我郑仪的……警世钟!”

就在这时,襁褓里的小怀瑾似乎被大人说话的声音惊扰,小手动了一下,竟不偏不倚,软软的小手指尖轻轻触碰到了紫檀印盒冰凉的边缘。

“哎哟!”

秦月轻声惊呼,带着母亲特有的惊喜。

“看!

小家伙也知道这是好东西,亲手来拿了!”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那小小的、嫩藕般的手指搭在深色的紫檀木上,形成一种奇异而温暖的画面。

徐永康捻须微笑,眼神深邃:

“无心之举,亦是缘法。

此子,与印有缘啊。”

王振国也难得地朗声笑了起来,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开怀:

“哈哈哈!

好!

小家伙有眼力劲儿!

老徐,我看啊,这是玉印定终身,此子将来……”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和未尽之言,却让在场所有人心头都泛起波澜。

秦岭看向自己外孙的目光充满了更深的期许。

林雅芝也笑得合不拢嘴。

郑仪和秦月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激动与责任。

秦月靠在郑仪肩头,看着儿子搭在印盒上的小手,又看看那支承载了厚重师德的旧笔,柔声道:

“怀瑾,怀瑾……郑怀瑾。

以后,你就叫‘郑怀瑾’了,要记住今天。”

郑怀瑾。

这个名字在这一刻,仿佛真正拥有了灵魂,承载了来自两位如山巨擘的期许,也铭刻下了一个父亲沉甸甸的承诺。

笔落惊风雨,印定安乾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