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6章 不留情面(2 / 2)
。”
刘信鸿擦擦汗:
“华微坚持走成熟工艺路线,但三江大学主张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华微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说……成熟工艺能够快量产,第三代半导体市场化仍需五到十年……”
“三江大学呢?”
“李教授认为……如果我们只追着成熟工艺跑,永远会被国外卡脖子……”
郑仪点点头:
“李教授的团队有技术储备吗?”
“有!
他们在碳化硅衬底上已经取得突破……”
郑仪再次打断:
“徐处,你怎么看?”
突然被点名,徐哲旭眼皮跳了一下。
他放下钢笔,慢条斯理地说:
“我认为华微的考虑不无道理。
企业要生存,必须见效益。
三江大学的理论研究虽好,但……”
“所以产业处的职责是什么?”
郑仪忽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徐哲旭眉头皱起:
“当然是促进产业展……”
“是引领产业升级,还是跟在企业屁股后面填表格?”
他打开文件夹,取出一份材料:
“我查了数据。
去年我省半导体进口额38o亿美元,其中高端芯片占比过6o。
华微电子声称做成熟工艺,但他们的28纳米良品率只有65,远低于行业标准。”
又拿出一份专利清单:
“再看三江大学,近三年申请半导体相关专利47项,其中8项已经进入pct国际阶段。
李教授的团队确实有真本事。”
最后,他放下一份文件:
“这是科技部的内部简报,国家已经定调,第三代半导体是十四五重点突破方向。
而我们省的专项补贴,却还卡在几家单位的扯皮上?”
一连三份材料,砸得会议室鸦雀无声。
徐哲旭脸色青:
“郑处长,产业政策要考虑现实条件……”
“所以我的决定是——”
郑仪根本不给他说完的机会。
“第一,给华微电子函,要么一个月内提交切实可行的技术升级方案,要么退出专项扶持名单。”
“第二,三江大学的项目直报我处,资金一周内拨付到位。”
“第三,刘科长牵头成立联合督导组,每周五向我汇报进展。”
这三条决定,一条比一条狠。
第一条直接威胁华微电子的补贴资格;第二条跳过常规审核流程;第三条则明摆着要打破原有的权力结构。
“这……太激进……”
徐哲旭忍不住脱口而出。
郑仪转头看他:
“徐处有意见可以保留。
但省里半导体产业已经被隔壁两省甩开一截,再不激进,我们产业处就该集体交辞职报告了。”
丝毫不留情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