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章 旧友与大人物(2 / 3)

加入书签

;   他专注到甚至没注意到有人在自己对面坐下,直到一声迟疑的呼唤响起。

    “郑……仪?”

    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

    郑仪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褪色牛仔外套的年轻人局促地站在桌前。

    那人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眉宇间依稀还能辨认出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张……海峰?”

    郑仪手中的笔啪嗒掉在桌上。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高中时他们是最要好的兄弟,一起打球,一起熬夜备考,约定要一起考到省城的大学。

    可就在高三那年,张海峰的父亲在工地出事瘫痪,他被迫辍学打工,两人就此断了联系……

    张海峰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比实际年龄更深:

    “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怎么可能忘记。”

    郑仪猛地站起身,差点碰翻椅子。

    “你怎么在省城?”

    “在城南物流园当搬运工,都干了四年了。”

    张海峰搓了搓满是茧子的手,目光扫过郑仪面前的法律文献。

    “你果然考上政法大学了,真好啊……”

    那语气里的羡慕让郑仪心头一紧。他不由分说地拉老友坐下:

    “今天必须好好聊聊!”

    两杯热茶在桌上袅袅冒着白气。

    张海峰说起这些年的经历:白天搬运货物,晚上自学高中课程,去年终于拿到了成人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只是个专科,但我想学法律。”

    他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法学概论》,书页上密密麻麻全是笔记。

    “遇到工友被欠薪,或者工伤索赔,连个帮忙看合同的人都找不到……”

    郑仪眼眶发热。

    前世他从大学毕业后就渐渐疏远了旧日亲友,甚至后来听说张海峰为讨薪被打断肋骨,也只是汇去两千块钱了事。

    而现在,这本被翻烂的教材就在眼前,诉说着一个从未放弃的灵魂。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拿过那本书:

    “有什么不懂的,我帮你。”

    翻看着张海峰的笔记,郑仪暗自惊叹。

    虽然只是自学,但他的法律条文引用精确,案例分析也逻辑清晰,完全不像门外汉的手笔。

    只有在涉及最新政策解读时,才显出些微滞后,毕竟一个物流搬运工,眼界只有那么高。

    “你底子比我们学校不少学生还扎实。”

    郑仪真心实意地说。

    张海峰挠挠头,憨厚一笑:

    “就是瞎琢磨。上次帮工友讨薪,老板说‘有本事去告我’,我连夜查了劳动仲裁流程……”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郑仪能想象那个画面,昏暗的工棚里,一个满身疲惫的年轻人就着手机微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